<正>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始建于2005年,前身为1997年创办的国际新闻专业。学院以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新闻传播学科为目标,秉持专业+外语的学科发展理念,着力构建"全媒体国际传播学科体系",打造"国际传播,华南重镇"。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学科体系较为完整,人才培养层次较为齐全,教学科研团队结构合理、实力较强,科学研究成果丰硕,社会服务能力较强,学生就业率高、声誉好的良好局面。学院现有新闻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播音与主
选取中国51家商业银行2008年至2016年的财务数据,借鉴Hansen发展的面板门限模型计量方法,分析非利息收入对银行收益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非利息收入与银行收益之间存在门限效应,以银行总资产2650亿元为门限值,非利息收入的规模对银行收益的影响具有异质性。非利息收入业务的规模越大越不利于中小型银行收益水平的提升,但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却能够提升大型银行的经营业绩。因此,建议中小型银行应集中本行资源,以加强其传统存贷业务的专业水平为重心开展经营,而大型银行可以利用自身规模的优势积极提高非利息业务的规模,开发新的金融业务从而提高经营业绩。
SPS措施凭借其合理性、隐蔽性、灵活性成为发达国家保护国内农产品和食品市场的常用工具。对已有研究从SPS措施壁垒的判定、量度方法、贸易效应的实证方法与估计结果、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梳理,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外研究对单一SPS措施是否构成贸易壁垒的判定各有侧重并未达成一致;对SPS措施的量度则主要采用清单法、价格楔法和标准限量法,对SPS措施的贸易效应主要采用成本收益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和引力模型分析等方法评估。大部分估计结果支持SPS措施将抑制一国农产品出口的观点,而部分基于长期视角的估计结果则认为,SPS措施将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和倒逼出口国技术升级等机制促进贸易增长。已有研究亦从国际组织、政府、企业三个维度提出应对SPS壁垒的策略。
通过有声思维和即时访谈的方法,深入探究读后续写促进学习汉语二语动结式的心理过程。两名在华留学生参与了此项质性研究。结果显示,读物中高频出现的动结式结构有助于促进续作中动结式的正确使用;续作在语言、篇章结构和连贯性方面跟原作产生了明显的拉平效应;回读是拉平效应产生的主要途径。研究结果为对外汉语中的语言难点教学提供了启示。
从Journal of Pragmatics中随机选取10篇学术论文作为语料,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基于实证性研究的五种言据性据素(evidentials)范畴,并从作者的权威性和作者的可信度两个方面探讨在学术论文中言据性资源与作者身份构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英文学术论文中合理地使用言据性资源有助于作者身份的构建,作者身份的构建体现在言据性资源的选择上。
有关数量名结构中量词的解释在汉语名词短语研究中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对量词的中心语地位问题和近期的一些讨论主要涉及量词是否具有中心语地位以及数量名结构的切分方式等问题。根据分析,量词属于功能语类,但不能作为句法中心语,因为它不能决定其所在短语的性、数、格特征,也不能与其所依附的数词或指示代词切分开,缺乏句法语义完整性。量词并非核心词,仅仅是附加于中心语的联结项,本身并非其所在结构的中心语,因而无法形成最大投射Cl P。
美国生态自传作为传记文学与生态文学的结合,其叙事策略体现了生态哲学的基本观点。通过运用各种叙事策略,生态自传作家将生态哲学的联系观、和谐观、整体观融入其作品中,在叙事视角、叙事语言、叙事伦理等方面实现了作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亨利·詹姆斯《丛林猛兽》中的男主人公马切尔经常被解读为一个极度自我、错过爱情、没有活过的现代空心人形象,而其背后的深刻根源——预示他同性恋倾向的"猛兽"很少被深入探究。康奈尔的男性气质理论为解读马切尔复杂的同性恋男性气质建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西方社会,异性恋主导的支配性男性气质一直得到男权制和主流文化的保障,面临双重压迫的马切尔表现出对异性恋男性的从属性男性气质,进而表现出对其女友梅的共谋性男性气质。他通过与梅的结盟实现与男权制的共谋,使自己看起来像正常男人,从而掩饰自己的同性恋倾向。詹姆斯在揭示20世纪初同性恋恐惧症严重性的同时,展现了男同性恋者作为少数群体的精神痛苦,并进一步探索了男性气质的多元化。
黑格尔的客观精神哲学以自由及其实现为核心,其所包含的法、道德和伦理是自由从抽象到主观再到现实的三个阶段。道德阶段是主体的自由意志和行为选择,以善为规定,以良心为最高形式。善自由的实现,是真理中的意志。善被自觉认识并存在于心就是良心。良心并非就是善的,无普遍性内容的、形式的良心是任意。意志对其行为负有责任,道德的目的是真理与正义。黑格尔客观精神哲学为易卜生的戏剧《野鸭》中悲剧成因及剧作家艺术观的深层研究提供了全新独特的视角:个体认识的主观性和外部世界的客观必然性使善良意志成为失却真理性的冲动,也使剧作家处于理想要求与犬儒主义的两难之中。
以美国当代通俗文学作家斯蒂芬·金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译本为个案,探索两岸通俗文学翻译交流的潜力及其制约。研究发现,两岸文学翻译作品呈现出大量相同和相通之处,这反映出海峡两岸译者同受中华文化的沾溉,具有共同的语言和文化基础;与此同时,两岸通俗文学翻译作品之间在语言、风格等方面也存在少量差异,这既有地缘性的原因,也有译者个人的原因。两岸文学翻译作品要想相互通约,必须对部分内容进行调整,才能符合有关的行业标准和读者期待。
专业口译训练对学生的能力构成及思维方式均有特殊要求,翻译专业学生从语言学习过渡至口译学习阶段需调整思维方式、继续强化语言能力,继而更有效地进入下阶段的专业口译训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专业口译课程体系设有两门预备阶段课程,从内容和课程衔接上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正式口译学习。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分布着数量众多的非通用语言。这些非通用语言的资源稀缺性严重影响了自然语言处理的性能。针对低资源语言处理这个科学问题,提出了一种总体研究架构:该架构从低资源语言的资源规范标准化、语言数据结构化和语言计算形式化三个方面给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在越南语、印尼语、马来语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新研究架构是有效的。
与大多数印欧语言一样,意大利语也是大量采用了词缀法、词义转移和合成法等构词方法派生新词。通过对意大利语中含拉丁语素的新词进行分析,可以从词汇角度进一步探索意大利语与拉丁语的关系以及拉丁语对意大利语的影响。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高等教育改革政策,旨在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对接国家发展新局面。其中,国家提出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要向应用型转变的主张,以此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服务市场经济建设。面对新形势,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应如何转型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基于相关调查,概述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其转型依据和创新路径,以助力其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学术英语(EAP)与通用英语(GE)之争是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热议话题之一。通过对1978年至2016年中国国内公开发表的学术英语EAP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在总结其发展态势及发展阶段的基础上,结合各阶段社会、经济、政策和EAP主要研究成果,对EAP在中国40年发展历程作了比较全面的探讨,进而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EAP未来发展及研究方向作出展望,旨在为国内未来EAP研究与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华人"自塑形象"是指由中国作家或华裔作家塑造出的中国人形象。加拿大华裔作家陈河的小说《红白黑》既从六十年前的历史记忆层面揭示了华人"自我"生存的现实困境,又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移植海外的"他者"异域层面来刻画他们寻找生命的蝶变传奇。在经历对"他者"的仰视以及对"自我"文化身份的反思后,他们的人生迷雾才得以肃清。正是在中国与西方两个地域、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中,杨虹、谢青、秋媚他们自身固有的意识形态束缚和文化历史记忆清晰地呈现了出来,激发出隐藏于身体内在的真实与勇敢、认同与抵抗。陈河笔下的华人在他乡现实和故国历史的交叉之间,在"他者"与"自我"文化的对抗与对话中实现了"认识你自己"这一人类的永恒命题。
张江的"强制阐释论"是对西方理论过度侵入当下本体文论建构的一种反驳,是对西方文论体系根本缺陷及其逻辑支点的有效指斥。而"强制"之后西方理论在当下文论建设的合理定位,特别是西方理论的方法论意义、本土文论建构的主体意识、理论的越界叙事及其与指导文艺实践的关系乃至文艺阐释过程中人文精神与审美意蕴的坚守,都是建立有效阐释机制不容回避的问题,而高友工的中国抒情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路径对"强制"之后的文论建设不无启发意义。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的引领作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需要以把握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为基本前提,以加强学科发展与课程建设为关键环节,以坚定中国立场和发展大势为重要基础,以提升文化育人和结构供给为有力保障,以掌握基本规律与教学方法为路径遵循,这几个层面包含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生成的内在逻辑。对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建设目标有重要指引作用。
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三个主要问题:对房地产的认识存在误区、对房地产的功能定位不清以及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不力。人们通过购买住房用于满足居住的需要,这是一种为住而买的行为,该过程就是商品流通的直接形式,即"W—G—W"。而"炒房"则是一种为卖而买的行为,整个过程的起点是资金,终点是更多资金,即"G—W—G'"。"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明确了房子的使用价值就在于满足人们居住的需要。对此,政府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理念,树立绿色政绩观;建立多方联动平衡机制,构筑中国特色的城市布局;建立长效的利益阻断机制,抑制投机性炒房等措施,使房子复归居住属性。
金融学类专业国家标准将金融风险管理列为5门专业必修课之一,凸显了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重要性,然而现有课程模式因无法涵盖新标准与新技术而呈现一定的陈旧性,因金融风险管理工具的不统一而缺乏可比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亟待改革。鉴于风险价值(VaR)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国标指引下可以构建以VaR为核心的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体系,从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考核等四个方面进行较为细致的设计,以期为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改革提供些许参考。
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迅猛,派出境外交换生逐年增加。由于对英语的精通把握,印度境外交换生更易于与西方交流,因此具有天然的学习优势,但是印度高校国际化程度发展不平衡以及种姓制度和宗教因素普遍存在,这也成为其中不利因素。印度政府和高校对境外交换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分为出国前和出国后两种情况:出国前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由高校来实施,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宗教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四种类型;出国后主要由印度政府外交部、驻外使领馆来实施对印度交换生的教育和管理。由于缺乏有效的思想教育和管理以及吸引人才的政策、服务,印度高端人才流失严重,应当引以为鉴。
<正>~~
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英文名称: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创刊时间:1990
出版周期:双月刊(单月30日出版)
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编辑出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编辑部
编委会主任: 石佑启
主 编: 孙毅
国内刊号:CN44-1554/Z
国际刊号:ISSN 1672-0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