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巡礼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正>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源自于1965年广州外国语学院成立的马列主义教研室;1988年更名为社科部;2001年5月社科部与德育教研室合并,更名为社科系;2004年3月更名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部(与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合署办公);2100年3月为适应专业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学校正式成立思想政治理论学院,2014年7月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7年01期 v.28;No.109 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5K]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中美雾霾报道的跨文化语篇认知构架探析

    程林燕;杨文慧;

    从中美媒体各选30篇报道组成数据库,以语步结构和社会认知研究构架为理论基础,探究中美雾霾新闻报道中不同认知构架。对比分析发现:中国记者报道的雾霾新闻中更多引用官方人士对雾霾的看法,更强调政府在应对环境问题上采取的举措,因此新闻立场中贯有政府的立场,该立场受政府、集体价值观的影响;相对而言,美国新闻社所报道的中国雾霾新闻中负面词汇较多,新闻中充满了记者本人或引用他人的对中国环境问题的消极评论,且在美国雾霾报道中多用了"must"等词来"告诉"中国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环境问题,报道的语篇立场多体现的是个人职业立场。由此看出两国媒体报道中国事务过程中的认知构架构建存在差异,这种研究发现为跨文化交际和认知教学,同时也为外宣工作可以提供借鉴和参考。

    2017年01期 v.28;No.109 5-1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基于语义格的“X的”结构表转指规律探究

    翁义明;王金平;

    现代汉语自然语句中的核心格位包括不及物动词的主格、及物动词的主格和宾格、形容词谓语的主格、名词谓语的主格以及主谓谓语的主格。在小句关系化形成"X的NP"结构过程中提取这类核心格位时,"X的"可以直接表示转指意义。在"VP的NP"结构中,当提取的NP为VP的外围格时,则"VP的"不能直接表转指意义,只有在"VP的"结构带上具有区别性特征的格标记语时才可以表示转指意义。

    2017年01期 v.28;No.109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现代汉语形宾构式形成理据的意向性视角分析--以“他红了脸”为例

    李娜;

    形宾构式是特定语境下说话人意向性活动的语言表征。以"他红了脸"为例,利用心智哲学意向性理论对形宾构式的形成理据做尝试性分析。在特定语境下,说话人对心智与世界的信息关系做出选择并进行一定的意向性活动。说话人的意向态度和意向方式使对象的某一属性、状态或活动得到凸显,这一认知机制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构式的功能。构式功能总是与一定形式相配对,因而构式对句法元素(如词性)形成压制,进而形成形宾构式。

    2017年01期 v.28;No.109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话语标记Well语用功能在汉译英中的再现--以《红楼梦》霍克斯译本为例

    刘萍;刘晋;

    以《红楼梦》原著及霍克斯译本前四十回为语料,分析并阐述了霍克斯在英译本中如何使用well来再现源文本中隐含的语用功能。通过对《红楼梦》及霍克斯译本前四十回语料进行比对,发现well用于话语结构功能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情感功能,面子缓和功能和信息功能。同时指出霍克斯在译文中对well语用功能的处理大多比较成功,但也有少量译文对well的处理还有待商榷。

    2017年01期 v.28;No.109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外国文学研究

  • 中国迹象--查尔斯·赖特的中国文化影响研究

    肖小军;

    查尔斯·赖特因偶然结缘中国诗歌而开启自己的诗歌生涯,从中国古典诗歌与文化典籍中吸取自己所要表达诗歌的方式与内容。"中国迹象"是赖特诗歌留给我们的文化印记,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坚持着中国文化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精神。他将中国传统诗歌中所捕捉到的"借景赋情"、"景物自现"、"以物格物"等艺术手段加以吸纳并结合道家、佛教思想中的"空"、"无"生命观进而形成自己富有整体性的诗学思想。

    2017年01期 v.28;No.109 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惠特曼自由诗诗人的名份之争

    李国辉;

    20世纪的批评著作和文学史大多把惠特曼视为自由诗的先驱,但是也有人认为惠特曼根本不是自由诗诗人,庞德和洛厄尔是这种观点的代表。惠特曼的诗不仅从传统诗律规则中走出来,而且也有清晰的破除音律的诗学主张,他是配得上自由诗诗人的名号的。否定惠特曼为自由诗诗人,不是否定惠特曼的文学地位,而是为了维护自由诗的本体特征,以避免自由诗陷入无形式的危机。惠特曼自由诗诗人的名份之争成为推动当代自由诗分类的一个内在原因。

    2017年01期 v.28;No.109 40-4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像丽思酒店一样大的钻石》之商业伦理叙事

    王广;

    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像丽思酒店一样大的钻石》讲述了一段奇幻的传奇冒险故事,但却并非不关注社会现实。在小说绚丽的文字和狂野的想象之下,蕴藏着作者对当时美国社会商业伦理的映射、洞察与评判。小说分别以约翰·昂戈和华盛顿家族的故事线为纲,重点聚焦于两个伦理问题,即人与财富的纠葛关系和保守商业秘密引发的伦理困境。同时,作者依托情节、语言、叙述渗透、结局设计等手段或明或暗地表达了自己的伦理评判;总体而言,小说的伦理评判表现出一种既批判又神往的双重性,反映出作者在伦理上的双重人格。

    2017年01期 v.28;No.109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身份商品化--谭恩美《惊奇山谷》中紫罗兰形象解析

    谭静;

    《惊奇山谷》作为第一部探讨身份商品化的小说,体现了谭恩美对身份认同独特的理解。作者在小说中多维而又隐晦地展示了身份的商品属性,探讨了身份认同的建构及身份商品化问题。紫罗兰从被动接受物化的身份到主动出卖自身种族身份,再到最后对商品化命运作出反抗的历程,呼应了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男权话语体系和性别政治,同时也彰显了女性勇于反抗命运、坚韧勇敢的品质。

    2017年01期 v.28;No.109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翻译学

  • 心理诊疗口译的特点与策略--基于“存在主义心理咨询工作坊”口译语料的实证研究

    詹成;彭科明;

    心理咨询和诊疗在中国已逐渐普及,而对心理诊疗活动口译的研究仍较为缺乏。通过对"第三届存在主义心理学国际研讨会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会"期间的"存在主义心理咨询工作坊"现场口译录音及视频语料的分析,可以发现由于心理诊疗口译活动的特点,译员面临来自语言、情境、非言语行为和人际关系等四个因素的问题,因此需要在此类活动的前、中、后期采取合理工作策略来提高口译沟通效果。

    2017年01期 v.28;No.109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从副文本到文本:白睿文的翻译观与《活着》英译本解读

    李晗佶;

    副文本不仅能够揭示译者的翻译观,还能够构建读者与译者与原作三者沟通的桥梁,这对翻译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活着》英译文的副文本出发,从内副文本与外副文本两个角度对白睿文的翻译观进行解读,随后又复归于文本之中对其翻译思想加以证实、阐明,这样既能更好地理解译文,也对中国文学海外译介具有参考价值。

    2017年01期 v.28;No.109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口译学习潜能的构成及模型:一项实证研究

    伍志伟;戴远君;

    通过对73名学生实施18周间距的前测及后测,发现在7个口译学习潜能潜在变量中,5个变量与口译学习成绩呈正向相关关系,验证了口译学习潜能的构成可分硬技能及软技能。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英语水平与掌握目标能显著正向预测口译学习成绩。据此构建了口译学习潜能双圆模型,从量化角度首次把口译学习潜能各因素用权重大小区分其重要性及其对口译学习成绩的预测力,为设计口译学习潜能测试提供参考,以保证测试的可信性、有效性与可操作性。

    2017年01期 v.28;No.109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法律语言学

  • 法律汉语“庄重性”语体实现路径对比分析--基于法律汉语变体复合类比语料库的研究

    郑剑委;

    将包括大陆、香港和台湾在内的刑事法律汉语类比语料库、非法律汉语参照语料库和法律汉语历时类比语料库合成组建一个法律汉语变体复合类比语料库。对比分析发现:当前大陆、香港和台湾法律汉语"庄重性"在词汇、句法、语篇、修辞等实现路径方面存在共时差异,同时也存在历时差异,如近现代大陆法律汉语"庄重性"总体下降,这体现了大陆法律汉语的简明化趋势,而台湾法律汉语"庄重性"则保持稳定,香港法律汉语也鲜有更新。

    2017年01期 v.28;No.109 7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法院调解语篇中的信息处理方式及其说服效果研究

    徐优平;

    在法院调解过程中,法官如何通过有效的信息处理方式说服当事人改变态度、达成合意是备受关注的一个课题。结合"深加工可能性说服模式"(ELM),分析法院调解中法官如何通过信息内容选择、信息组合方式、信息呈现风格等语篇信息处理方式使当事人有动力、有能力通过中心路径深入加工信息,并通过认知努力将信息有机融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实现改变当事人认识、态度、行为的说服效果。

    2017年01期 v.28;No.109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现有技术”同义术语的整理及其回译研究

    郑安文;

    《专利法》术语"现有技术"有八个同义术语,"现有技术"的英译是一种回译现象。同义术语过多客观上增加了术语回译的难度。"现有技术"概念的本质特征应该包括时间界限、公开发表和公众可知等三个方面。部分译者未能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恰恰是造成"现有技术"同义术语过多的主要原因。原有的八个术语经过整理后,可以简化为三个,即"现有技术"、"技术水平"、"背景技术",并分别与"prior art"、"state of the art"、"background art"形成对应关系。

    2017年01期 v.28;No.109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经济与管理

  • 消费者的碳标签认知及对其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

    熊开容;刘超;

    碳标签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企业实施低碳管理转型的重要策略与方法。消费者在对待碳标签上普遍持较积极的态度,"知行不一"是碳标签推广所面临的消费者认知—行为鸿沟与挑战。消费者个体特征、碳标签特征、企业社会公民形象是影响消费者碳标签采纳的主要因素,价格在碳标签影响消费者的产品购买上具有调节效应。碳标签对消费者而言具有环境联想功能与"绿活族"的使用者形象价值,消费者的低碳产品购买受从众效应、逆反效应与反弹效应的影响。

    2017年01期 v.28;No.109 101-10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

    罗景峰;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是泉州珍贵的旅游资源,为保证其可持续利用,开展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意义重大。首先,在文献分析结合专家意见基础上,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二元比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再次,利用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方法、模糊数学概念,建立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等级评价模糊综合模型;然后,结合级别特征值,运用二元语义方法确定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等级;最后,以开元寺、九日山及洛阳桥为例,对其旅游开发适宜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开元寺开发等级为"适宜"、九日山开发等级为"基本适宜"、洛阳桥开发等级为"适宜",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

    2017年01期 v.28;No.109 107-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高等教育研究

  • 海外进行字本位教学与词本位教学的对比实验报告

    曾晨刚;

    "字本位"与"词本位"哪一种教学观更适合对外汉语教学?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尚存争议。为了深化对两种本位教学观适用范围的认识,我们在泰国组织了一次字本位教学与词本位教学的对比实验。结果发现:由于字本位教学具有"以字控词"与充分利用汉字表义性的特点,使得字本位教学班的字义识记能力以及词汇识记的能力要优于词本位教学班。

    2017年01期 v.28;No.109 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知识结构对大学生创造力倾向的影响--基于广东九所高校的实证研究

    朱丽叶;阳林;

    通过对广东9所高校1027名高年级本科生的创造力倾向及知识结构进行调查,分析并检验了大学生知识结构对创造力倾向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学生知识的广度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创造力倾向,知识的前沿性显著影响创造力倾向中的好奇性维度,而知识的深度对创造力倾向的影响不显著。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知识结构优化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2017年01期 v.28;No.109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外语教育研究

  • 美国Ed.D.教育及其对中国DTI教育的启示

    谢柯;张晓;

    语言服务业的发展需要高端人才,中国本科翻译专业和MTI教育的优秀师资也极为匮乏,现有的翻译专业教育无法培养出这些高级别人才,设立翻译博士专业学位已提上议事日程。国外专业博士学位办学经验对中国未来顺利实施翻译博士专业学位教育颇有价值。美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人才培养经验丰富,中国翻译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在培养目标、招生、师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和学位论文等人才培养的诸多方面可从美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获得启示。

    2017年01期 v.28;No.109 129-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基于词汇特征对比的英语学习者社会语用能力培养

    杨昆;

    高等教育对学习者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焦点,然而当前中国教学过多关注学生词汇量的丰富程度和英语语法的准确度。为了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能力进行评估,研究选取天津某高校2014级非专业英语学习者和加拿大阿尔伯塔某高校英语本族语使用者各100名进行词汇使用的对比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的综合分析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词汇存量偏低,主要表现为创新性、浓缩性、复杂性和变异性不足,词汇与目标语的社会文化顺应性不强。两者均说明中国英语学习者社会语用能力羸弱。研究认为,当下英语教学应关注英语学习者词汇补偿策略和社会语用能力的培养。

    2017年01期 v.28;No.109 138-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下载本期数据

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英文名称: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创刊时间:1990

出版周期:双月刊(单月30日出版)

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编辑出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编辑部

编委会主任: 石佑启

主 编: 孙毅

国内刊号:CN44-1554/Z

国际刊号:ISSN 1672-0962

访问量:567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