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巡礼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

    <正>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2014年7月因学校学科专业调整由财经学院改为现名,迄今已有30年的会计相关专业和学科发展历史。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前身之一的广州对外贸易学院成立(1980年)初期,学校就设置了会计学专业方向。随着学院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快速发展,现有会计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本科

    2016年05期 v.27;No.107 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经济与管理

  • 发达国家进口需求结构变化及其对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陈万灵;傅双丽;

    发达国家进口市场是中国传统市场,其进口结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进行了较大调整,对目前中国供给侧改革具体有一定指导意义。通过对发达国家进口需求结构变动的考察,发现发达国家进口需求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资本、资源型、技术型和劳动型产品;而且资源型和技术型产品进口份额上升快。而中国对发达国家出口与此变化态势不完全一致,需要对中国供给侧及其出口结构进行调整,保持对发达国家出口的资本型产品份额,扩大技术型产品出口份额,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能转移,加强与资源出口国家的资源型产业合作。

    2016年05期 v.27;No.107 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效应研究综述

    何传添;廖欢;林创伟;

    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效应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依据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和剖析,从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就业效应、贸易效应、投资效应、产业效应以及技术效应等五个方面,探析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效应,评述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探讨了这些研究成果对中国的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在这些研究领域需要学者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2016年05期 v.27;No.107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基于旅游目的地的产业空间布局及发展策略研究——以乌鲁木齐县为考察对象

    王世豪;梁文本;

    基于乌鲁木齐县旅游产业相关数据,以核心-边缘理论为基础,通过区域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系数,对乌鲁木齐县旅游产业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县旅游产业集中在中山带地区,尤其是核心地区,而边缘地区旅游收入低下;伴随着新县城的即将建立和冬运会的来临,乌鲁木齐县旅游产业极化现象加剧;由于核心地区旅游产业层次不高,旅游产业增加值有限,核心地区对边缘地区辐射能力有限,边缘地区分流旅客不足,造成旅游产业恶性竞争。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建议乌鲁木齐县旅游产业空间分布的新规划应该培养核心地区成为当地旅游产业的增长极,促使旅游产业沿着交通主干道分布,增强边缘地区旅游吸引力,加快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2016年05期 v.27;No.107 2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任务投入量假说视角下的英汉少儿图解词典对比分析——以词汇任务为例

    李春琳;刘新平;

    少儿图解词典除了可以查检词汇的发音、拼写和意义之外,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互动性,旨在创造一个符合少儿认知特点的词汇学习语境。在任务投入量假说的理论框架下,通过定量分析,对比英语和汉语儿童图解词典的词汇任务的差别。研究发现英语作为二语的少儿图解词典更注重词汇任务和词条的关联性,并且注重任务的投入量分配,更符合少儿认知习惯和习得规律。

    2016年05期 v.27;No.107 31-3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情绪虚构运动的英汉语言表征对比分析——以《红高粱》及其英译本为例

    孙方燕;郑国锋;

    在Talmy"总体虚构模式"和运动事件框架及词汇化模式类型理论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英汉情绪虚构运动句在运动主体、运动、路径和背衬四个语义成分表征上的异同,并探讨各语义成分语言表征差异折射出的运动主体抽象度、方式条件、路径颗粒度和背衬认知积极度上的内在认知差异,指出语义成分表征背后的认知模式具有人类普遍性和基于不同文化的异质性,而认知模式的异同又导致语言表征的多样性。

    2016年05期 v.27;No.107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指宾状语句的生成

    杨永忠;

    在对现有的部分解释批评加以批评的基础上提出:指宾状语结构的基本形式为[_(VP1)NP1[_(V`)V1[_(VP2)NP2[_(V`)V2 AP]]]],其中V1为空谓词,NP2具有双重属性,整个句法结构呈现动态性和层级性,即结构中含有两个层级的概念系统和词库。这样的结构安排是为了满足句法系统和语义系统的双重要求。谓词的论元由于题元角色和句法格式不同而占据不同的句法位置,形成词库表征,然后由计算系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推导,形成各种不同的指宾状语句式。这一分析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2016年05期 v.27;No.107 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外国文学研究

  • 苏珊·桑塔格的旅行书写

    宁慧霞;

    美国著名女作家苏珊·桑塔格始终把旅行视为生活与写作的一部分。旅行点燃了她创作的灵感,书写帮助她实现自我重塑的愿望,她的政治旅行和精神旅行都对她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她酷爱旅行有着深层动因,旅行折射出桑塔格对自我重塑的渴望——渴望埋葬无根的童年,渴望发现被遮蔽的事实真相,渴望通过不断变革创作风格来实现小说家的自我重塑。旅行以对变化的渴望反抗难以消解的创伤,结果却强化了童年的创伤记忆。旅行也是桑塔格虚构文学创作的隐性主线,人物精神困境何尝不是作家精神旅行的一种背书。

    2016年05期 v.27;No.107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论《浮世画家》的双重叙事动力

    王丰裕;步朝霞;

    石黑一雄的小说《浮世画家》由画家小野进行第一人称叙述,以其二女儿婚事为线索,引出主人公作为军国主义扩张工具的经历。小说聚焦"尊严",刻画小野从逃避到面对自身过错的突破。作品显性情节背后隐藏叙事暗流,透露出小野的"尊严"实是盲目的虚荣,而虚荣心理又不断掩饰着自己的困境。作品在显性情节与隐性叙事上构成双重反讽,深入挖掘有利于颠覆人物单一表象,对文本作出更全面的解读。

    2016年05期 v.27;No.107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麦克尤恩《赎罪》的心灵历史叙事解读

    王怡君;

    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以四个不同的历史片段为叙述内容,以多元繁复的叙述策略讲述一个关于爱与赎罪的故事。麦克尤恩通过主人公布里奥妮的心灵历史重塑,从个人历史的微观层面窥探长达60余年的20世纪历史图景,展现了叙事本身所承担的道德责任以及它所带来的治疗力量,并由此唤起读者对历史、人类、人性的反思:历史是建立在人性之上的叙述建构,人类需要在历史的重塑中直面苦难,正视过错,怀着良知和理性修正过往的偏见和罪过。

    2016年05期 v.27;No.107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中国文学研究

  • 辟文学缘起

    栾栋;

    就汉语言文字特点而论,辟思性文化是以和合天人群己关系的大善本性,扎根于人文自然之中。从华夏文史风貌看,辟思性文化以大道涵虚与多元契合的精神,渗透于大文学舒卷的缘域场合。在众学丛生的全球化时代,辟思性文化体现为重整道术碎片的熔铸性运动。祂是集动静启蔽生克于一体的人性化通衢,其辟创辟合的辟文学风神,蕴含着通和致化的人文深旨。理解文学的角度和方法多种多样,笔者启动辟解以调和诸子而融贯百家。本文拟揭示三个方面:一是辟意的神话孕生,二是辟文的语文底蕴,三是辟思的通化要略。这三个方面统合于一个核心纲目,那就是文学非文学。

    2016年05期 v.27;No.107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李汝珍海外游历考辩

    汪芬;

    孙佳讯《〈镜花缘〉公案辨疑》一书提出"李汝珍在青年时,随着舅兄飘洋过海,即酝酿写作《镜花缘》。"此说源头《案头随录》今已亡佚,其它书中也不见类似记载,考其撰者与传闻自相矛盾,李汝珍是否有海外经历值得怀疑。通过考察李汝珍的生平行迹,可以看出,在清代实施海禁的政策下,李汝珍很难有出海的机会。

    2016年05期 v.27;No.107 82-8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阿基里斯永远也追不上龟——评抗凝小说《天黑之前回家》

    陈立峰;

    抗凝在澳大利亚华文作家里是一个异数,她的小说突破了一般新移民文学乡愁执念的拘囿,超越了文化差异、文化认同等问题的纠结,通过时间、空间及命运的思索进入到对具有人类普遍性问题的关注。以哲学的洞见探触漂泊人生的奥秘,把漂泊与离散理解为后现代某种普遍的人类文化特性或生命状态,从而提供了海外华文文学后现代实践的重要标本。

    2016年05期 v.27;No.107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新闻与传播

  • 由外媒引用新华社报道管窥其国际传播能力——以英国《每日电讯报》2013—2014年报道为样本

    郭光华;潘婷远;

    中国媒体的报道为他国媒体所采用或引用,表现的是中国媒体国际传播的传播信誉和公信力。英国《每日电讯报》2013—2014年关于中国的报道,较多地引用了中国新华社的报道。第一,它的引用大多是认同性的。这表明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新华社在国际舆论场有一定的话语优势。第二,在政治或经济等比较敏感的话题上,它也是认同新华社报道中的事实与观点的,可见新华社有较好国际公信力的。第三,从总体上看,《电讯报》偏重选择消极事实报道,但基本上是在专业操守范围层面上的操作。以上说明新华社的对外传播力已获得了很大的改观。

    2016年05期 v.27;No.107 9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赵敏恒在中央社收回路透社在华发稿权活动中的作用

    王海;罗浩明;

    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中国局势引发世界瞩目,政府组建全国性通讯社并收回路透社等外国通讯社在华发稿权,成为势在必行的事情。作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路透社驻华记者及其远东分社负责人,赵敏恒利用其特殊身份助成中央社收回路透社在华发稿权,进而在推动中国新闻界与国际新闻界合作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索赵敏恒为中国争取国际话语权的活动及其国际新闻观,为当今中国对外报道和国际传播提供些许借鉴,亦是纪念这位中国现代新闻(教育)家的最好方式。

    2016年05期 v.27;No.107 99-104+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翻译学

  • 《新华日报》与重庆抗战诗歌翻译

    骆萍;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是中共在国统区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媒介。迁至重庆后,它的副刊在引导大后方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抗战译诗在主题、国别、诗人的选择以及语言形式方面均受到抗战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的制约与规范,并与诗歌创作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重庆抗战时期诗坛的繁荣景观。

    2016年05期 v.27;No.107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变形的诠释——郑振铎希腊神话译文中的美狄亚形象

    卢铭君;

    文学翻译是复杂的行为,它不仅是对原文的技术性转译,而且包括对原文的诠释。译者的能力对文学翻译起着重要作用。自20世纪初,译者自由度的问题获得国内外的关注。文学家、翻译家郑振铎曾针对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对此进行研究。近年来,学界深入挖掘郑振铎的译学理论,对他的译学思想赞赏有加,但较少有针对性地检视他的翻译实践。郑振铎译作《希腊罗马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传说》处于翻译与文学创作之间的模糊领域,从形象基调(凶猛阴险)、情感因素(主客颠覆)和行为因素(狠辣无情)三方面来看,郑振铎重塑了美狄亚的形象。

    2016年05期 v.27;No.107 1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政治与法律

  • 华人移居加拿大:政策、表现和趋势

    柳玉臻;

    华人自1858年开始移居加拿大,至今有近160年迁移史。综观华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其他地区的华人)迁移加拿大的历史,发现华人在移民数量和移民类别上也在发生变化。当代加拿大相对公平的移民政策吸引了华人的迁入,但华人移居之后也遇到了很大的融入困难。在发展趋势上,加拿大还会对华人迁入保有吸引力,但其移民政策更加强调接纳技术类和投资创业类移民。

    2016年05期 v.27;No.107 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超越辩论,回归根本——对国际关系研究范式的反思

    王永洁;

    在学科综述中,我们应当超越理论流派的辩论,关注本体论和认识论这些根本性问题。国际关系的研究范式可分为"解释型"、"理解型"和"批判型"。以"国际安全"这一学科内的核心概念为例,三种研究范式关于"国际安全"有不同的定义和假设,体现出不同的研究范式特征,所谓主流理论流派也表现出它的历史局限性和政治性。在国际关系的教学与研究中,应当关注本体论和认识论,反思"知识"(即理论)的产生和性质:理论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历史性、地域性、政治性和主观性;而不是只关注有关理论辩论的讨论。

    2016年05期 v.27;No.107 125-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高等教育研究

  • 阿尔伯塔大学全英语教学方法的特色及其借鉴意义——以“国际金融管理”课程为例

    吴婷婷;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专业课程的全英语教学法颇具特色,具有很多值得中国高等院校双语乃至全英语授课借鉴的有益经验。通过对比阿尔伯塔大学与中国高等院校在全英语教学实践方面的异同,围绕"What to teach?"、"How to teach?"以及"How to improve?"三个问题,对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国际金融管理》的全英语教学法进行了探索;并基于此探讨了提升课程全英语教学效果的多元途径,指出了影响全英语教学效果的值得重点关注的因素;最后,提出了中国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进一步开展全英语教学应思考的问题与方向。

    2016年05期 v.27;No.107 132-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 “一站式”学生服务大厅与完全学分制有机结合的探索——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

    刘军;国佳;莫梓峰;

    "一站式"学生服务大厅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目标,通过面对面咨询、新媒体网络载体、数据信息化平台三大支撑体系为学生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完全学分制是以学生自主选课和学分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重点在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需求、人性化服务、弹性化管理。"一站式"学生服务大厅很好地适应了完全学分制为学生提供最优质服务的理念,二者有机结合有利于有效弥补学校职能部门分散管理的缺陷,提高行政效率,高效服务学生。优化完全学分制下"一站式"学生服务大厅的质量,既要建构起具有实效性的"一站式"学生服务大厅支撑体系,也要建构起具有可操作性的"一站式"学生服务大厅。

    2016年05期 v.27;No.107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英文名称: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创刊时间:1990

出版周期:双月刊(单月30日出版)

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编辑出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编辑部

编委会主任: 石佑启

主 编: 孙毅

国内刊号:CN44-1554/Z

国际刊号:ISSN 1672-0962

访问量:567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