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巡礼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概况

    <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海丝中心")依托以广东省副省长为院长的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建设,是国家"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外交部政策研究重点合作单位,已获认定为广东省协同创新中心,并且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需求的经管学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依托单位。

    2015年05期 v.26;No.10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效

    <正>一、组织架构改革创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作为机制体制改革特区,按照"需求导向、尸体架构、专兼结合、开放运行、深度融合、引领创新"的原则,建立独立完整的治理机构。海丝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委员会负责制,采用管理委员会行政指导、学术委员会学术指导

    2015年05期 v.26;No.101 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学术论坛[53]新闻学

  • 把握全媒体传播新趋势 掌控国际传播主导权——2015年全媒体与国际传播高峰论坛综述

    姜熙;

    全球化与全媒体背景下,如何把握国际传播的深刻内涵与普遍规律,掌握国际传播的策略与主导权,从而真正成为全球传播行为的主导者,已经成为学界、业界共同关心的话题。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2015年全媒体与国际传播高峰论坛"系广外建校5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来自全国多家高校和新闻媒体的专家学者们,围绕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及相关领域问题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交流与探讨。在论坛中,学者们针对全媒体背景下的政府与公共传播、全媒体语境下国际传播与对外传播的新趋势与新问题、全球化背景下政府形象传播与区域国际形象构建以及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生存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等多个主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2015年05期 v.26;No.101 5-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信息接触偏好对农村居民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政策采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刘超;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实证检验信息接触偏好对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政策采纳的影响机理及其作用机制。对9省470个农村居民样本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人际交往偏好在政策采纳过程的决策阶段对农村居民的实际采纳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媒介接触偏好对政策采纳意愿与实际采纳行为的直接影响不显著,政策宣传满意度在其关系链条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基于创新意识细分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政策早期采纳者与后期采纳者在人际交往偏好与媒介接触偏好上的差异不显著,人际交往渠道在中国农村社区的信息传播环境中具有更突出的使用偏好。由此从创新扩散的理论视角对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政策实施效果的有效提升提出了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与对策。

    2015年05期 v.26;No.101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国际新闻发展演变的全球生态与本土特征

    唐佳梅;

    全球化时代国际新闻报道发展演变出新的趋势和新的特征。国际新闻全球生态的三种变化包括: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界限与形态的演变,国际新闻从垄断到多样的演变以及国际新闻的制约因素从政治到商业化影响的演变。在全球生态中的中国媒体国际新闻则呈现个性化的本土特征,经历了从国家到地方、从常驻到空降的转变,原本单一、同质化的生产模式逐步瓦解,立体化的国际新闻生产格局开始形成。

    2015年05期 v.26;No.101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新媒体背景下海外华报的功能研究——以《星岛日报》澳洲版重大事件报道为例

    刘康杰;朱颖;

    海外华文报纸全球发行、历史悠久,是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移民媒体。在新媒体一日千里的大背景中,华报还能发挥什么功能?以《星岛日报》的澳洲版(2004-2013)为研究样本,并比较美国、欧洲的华文报纸,点面结合探讨海外华报的四个功能:1.提供信息;2.联结家乡;3.帮助融入主流社会;4.监控华人社区、为华人代言。研究结果表明,《星岛日报》没有发挥最重要的功能——"监控华人社区为华人代言",深刻反映华人的问题,为他们代言。与美国、欧洲华文报纸的比较研究表明,欧美华报均存在这一缺陷。因此,海外华报必须扎根华人社区、深入挖掘他们的艰辛故事,深刻反映他们的生活与变化,发挥"为华人代言"的作用,才能在新媒体的环境中生存。

    2015年05期 v.26;No.101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经济与管理

  • 承接服务外包对中国工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

    崔岩;臧新;

    基于Koopman等提出的GVC地位指数,采用增加值贸易数据,测算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并利用2000-2011年中国工业11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多项式回归模型检验中国承接的服务外包对其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服务外包与国际分工地位之间呈现"U"型关系。当低于临界水平时,承接服务外包带来国际分工地位的下降;当超过临界水平时,承接服务外包带来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

    2015年05期 v.26;No.101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幼教行业财务会计制度规范化研究

    杨光;

    财务会计制度是幼教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但目前普遍存在不科学、不规范、甚至缺失的问题,导致了当前我国幼教行业财务管理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监督,收费政策普遍虚化的现象。为纠正我国幼教行业会计制度缺失,应尽快制定规范幼教行业财务会计行为的法律法规,完善财政投入和收费与捐赠政策,同时加强对幼教行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管理。

    2015年05期 v.26;No.101 33-3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英语动词化现象意义建构的认知阐释

    赵琴;徐晓燕;曾宇霞;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英语动词化现象意义建构背后的认知机制得以阐释。英语动词化现象可看作是语义函数x=f(a,b…n)中既不表概念意象亦不表动作意象的空值参数f(名词、形容词、副词等),经历激活含有语义函数x'=f'(a,b…n)的理想认知模式ICM(其中,语义参数f'有值,仅表概念无动作意象),最终从空值演变成表动作意象的实值参数F的赋值过程,并生成新的语义函数Ⅹ=F(a,b…n),同时认知突显从无逻辑解语义函数x,经ICM动态迁移至有逻辑解语义函数Ⅹ,最终构成一套完整封闭的概念整合双域网络,完成动词化现象的意义建构。

    2015年05期 v.26;No.101 37-4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 反单向性照应与辖域再造

    杨永忠;

    反单向性照应涉及复杂的句法、语义及词汇关系,为检验某些语言理论原则提供了非常难得的素材。在对反单向性照应的句法特征进行总结之后,提出反单向性照应的代词辖域经历了一个再造的过程;代词辖域的再造构成了反单向性照应句法生成和语义诠释的基础。通过再造,移位成分回归其基础生成位置并在该位置得到诠释。辖域再造既是语义诠释的需要,也是句法合法性检验的需要。代词辖域能否再造可以作为检验wh-短语、比较状语小句和外置关系小句中代词与名词之间能否形成反单向性照应关系的有效手段。

    2015年05期 v.26;No.101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论被动语态的评价功能

    赵丽珠;

    评价理论是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词汇—语法框架。基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的语料,检索被动语态的用法发现,被动语态在不同语体中分布不均衡。被动语态具备的评价功能使其更多地聚集于学术语篇、新闻报道等正式语体。此外,以评价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语料库中随机采样的被动语态用法,发现其评价功能主要体现在:表达说话者的态度;通过调整语序强调受动者和施动者;通过投射评价规避责任;以及通过改变语气传达不同的信息。

    2015年05期 v.26;No.101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智能手机词典评介

    肖志清;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量的手机词典应用软件应运而生,成为移动学习时代的有力推手。三大类手机词典软件各有自己的功能特色,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手机词典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须正视问题,并采取相应发展策略,以赢得用户市场,迎接移动学习时代的到来。

    2015年05期 v.26;No.101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翻译学

  • 中国翻译研究年度评析2014:特点、问题与趋势

    许艺;刘建珠;赵护林;

    基于2014年全年中国两岸四地29种外语类期刊所刊载的翻译研究论文,对2014年中国翻译研究定量描述和定性评析,并与近五年的数据相对比,窥探中国翻译研究10个类别各自的成果和特点。根据全年翻译研究文章的定量数据,并结合详尽的定性评析,归纳和总结了目前翻译研究,特别是翻译研究中各类别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绩和发展的趋势等,是翻译研究者必要的自我反思,基于此,对未来翻译研究提出发展的建议。

    2015年05期 v.26;No.101 60-6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 常见汉传佛教词汇的文化特性及法译策略

    王南颖;

    汉传佛教是佛教最重要的分支之一,拥有宝贵而浩繁的文献资料,其外译对佛教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从比较文化及比较宗教的视角看,汉传佛教词汇具有显著的独一性、学术性及共通性等特征。在翻译策略方面,可相应地采用音译、意译、释译及套译等方法,以期有效地将佛教文献中的异质文化因素传递给法文译本读者。

    2015年05期 v.26;No.101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翻译博士专业学位设置初探

    谢柯;刘安洪;

    语言服务业的发展需要高层次人才,现有的翻译专业教育无法培养出能胜任语言服务业高级岗位的人才,由此证明设立翻译博士专业学位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需要从培养目标、招生、师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和毕业论文等方面对翻译博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进行探讨。

    2015年05期 v.26;No.101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体裁教学法在MTI法律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陈秋劲;邓鹂鸣;

    法律翻译教学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亟待对教学法问题进行有效的实验和探索。研究将体裁教学法运用于MTI法律翻译的教学中,具体探讨了体裁教学法的实施模式和教学效果。结果显示,以培养体裁能力为途径的体裁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者的翻译能力。

    2015年05期 v.26;No.101 75-7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中国文学研究

  • 有限度的审美经验批评——论侯金镜的文学批评观与批评实践

    曹霞;

    在"政治化"倾向比较普遍的"十七年",侯金镜从艺术经验出发,探索短篇小说的形式和内在规律,提倡"多样化"的题材观。从批评方法来看,他运用文本细读法和"同类比较法",读出了作品的审美特点和个性特征,提供了一种从内部观照文学审美特质的方法。侯金镜对于体裁、题材的独特观点和批评实践为"十七年"文学色彩淡薄的批评注入了一定的活力和感染力。

    2015年05期 v.26;No.101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在《不期而遇》中遭遇“现代性”——读张启雄的小说《不期而遇》

    郁勤;

    广东作家张启雄的长篇小说《不期而遇》叙述了"我"在现代社会中的种种离奇遭遇,在荒诞不经的形式中寄予了作家对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饱蘸激情的批判。小说文本充满了浓郁的80、90年代文学气质,在对80、90年代文学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中展开了对现代性的批判,于先锋书写中给广东江门的文坛创造了一个与全国乃至世界文坛对话的契机。

    2015年05期 v.26;No.101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蜃楼志》主题新探

    左岩;

    《蜃楼志》是一部以粤商为主角的小说,在这部封建体制内商业伦理道德自由驰骋的"神话"中,作者通过苏吉士这一理想化人物表达对社会危机根源的深刻反省,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苏吉士所代表的商人新道德伦理无法在社会层面上实现。该小说提供了一套有别于当时主流商业意识的生存方式与价值体系,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崭新的艺术视域。

    2015年05期 v.26;No.101 89-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外语教育研究

  •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技术移动语言学习研究

    康建东;焦娜;

    以现代移动通讯技术构建的移动语言学习平台,研究移动语言学习的可推广性和实效性。结果表明:第一,移动语言学习作为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新产物,具备较强的可推广性;第二,移动语言学习对学习者的听力、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移动语言学习是当前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对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5年05期 v.26;No.101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 交互式话题提问策略对二语写作能力的影响——一项基于计算机的二语写作教学实证研究

    王红成;

    交互式话题提问策略有助于话题知识的获取和话题情景模型的形成,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二语写作能力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以86名非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为对象的研究中,仅对其中一组就源文基于计算机采用交互式话题提问策略,结果发现:采用了交互式话题提问策略的学生能明显地提高作文的可读性、准确度以及内容的深度。由此表明:对有一定英语读写基础能力的学生基于计算机采用交互式话题提问策略来构建合适的话题知识,能对二语写作认知过程和效果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

    2015年05期 v.26;No.101 98-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商务英语商科类课程课堂话语探究——基于耶鲁大学商科类公开课《博弈论》课堂话语的分析

    邓静子;朱文忠;

    通过运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IAS)方法,将耶鲁大学商科类公开课《博弈论》第一堂课的录像作为样本,对其课堂话语结构、教师风格及课堂控制倾向等方面的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幽默的话语提高课堂的趣味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课堂话语表达能力强,启发式教学特点鲜明;教师给予学生大量积极强化的影响,接受并采用学生观点,与学生形成一种伙伴互助关系。这些教学特点对于国内商务英语商科类课程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风格等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015年05期 v.26;No.101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商务英语教师核心能力范畴化及内涵

    尹雪艳;李晓珍;

    商务英语教师核心能力要素具有独特性与典型性。商务英语能力是商务英语教师的核心竞争力。通过问卷、访谈,教师能力要素解构及再范畴化,重构商务英语教师核心能力范畴及内涵,从而实现其"下"、"上"、"纵"、"横"多维度认知互动。纵向上,上位核心能力范畴由元认知力和一般认知力两个基本范畴构成。前者统摄元认知知识、体验和监控,后者凸显商务英语情感、知识及技能。横向上,元认知监控和商务英语情感分别居核心地位,企业家精神、学科知识面和复合力及商务沟通技能位于一般认知范畴的中心。加强情感及元认知力培养,是提升当前商务英语人力资本价值的有效路径。

    2015年05期 v.26;No.101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下载本期数据

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英文名称: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创刊时间:1990

出版周期:双月刊(单月30日出版)

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编辑出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编辑部

编委会主任: 石佑启

主 编: 孙毅

国内刊号:CN44-1554/Z

国际刊号:ISSN 1672-0962

访问量:55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