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巡礼

  • 国际商务英语学院简介

    <正>国际商务英语学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于2001年组建的,一所旨在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商务英语及国际商务人才的学院。学院整合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外语与经管法等学科多年形成的人才资源和教学科研优势,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中处于全国领先水

    2015年01期 v.26;No.9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 国际学术会议

    <正>~~

    2015年01期 v.26;No.97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 学科带头人简介

    <正>郭桂杭国际商务英语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副组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商务英语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广东省本科高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商务英语专业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5年01期 v.26;No.97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学术论坛[49]商务英语研究

  • 全国商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测试学分析

    王立非;许德金;江进林;

    本文探讨了全国商务英语专业英语四级考试能力量表的设计,以2013年的笔试数据为依据,对考试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并运用多面R A S C H模型,测量了试卷各题目的难度,以检验该考试的区分度和权威性。统计结果显示,该考试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试题能够合理区分考生,符合测试学的要求,适用于大规模考试。本文对测试题的改进和今后如何完善该考试提出了建议。

    2015年01期 v.26;No.97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 国内商务语言认知研究二十年

    陈香兰;禹杭;

    本文在回顾国内商务语言认知研究二十年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得出:(1)商务语言认知研究呈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研究范围不断拓宽,但专著和高水平研究成果较少;(2)研究热点为广告,从认知隐喻、转喻、多模态、概念整合等多种角度展开研究成果丰厚;(3)应用研究居多理论研究明显不足,但已出现理论创新研究的好兆头;(4)诸多层面如营销理念、商业冒险等认知研究领域需要开发,实证研究有较大的空间。

    2015年01期 v.26;No.97 12-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 信息交换问题:商务语言研究的深水区

    杜金榜;

    信息交换问题涉及商务交际方方面面的因素,可谓商务语言研究中一个深不见底的领域,该问题的解决是商务交际质量和效率的关键。但迄今为止,商务交际中的信息交换问题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本文针对这一现实问题,从信息交换所涉及的商务交际过程、基本因素、交际环境等角度展开论述,说明商务交际信息交换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依据语言学等理论,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出路,通过对具体情况的讨论展示这一领域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依据商务、交际学等理论,基于语言学理论进行信息交换研究,可以有效探讨信息交换所涉及的多方面问题。

    2015年01期 v.26;No.97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 跨文化商务交际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路径

    乐思伟;

    跨文化商务交际学以商务英语学科为依托,整合跨文化、商务与交际三个变量,形成跨文化交际学与商务语言学的交叉领域。研究的理论框架从跨文化交际学理论转向跨文化商务交际概念模型等多维度动态理论。未来发展路径需从静态、共性化的国别文化研究转向动态、个性化的商务组织文化、商务群体文化的多维度研究。理论研究可侧重跨文化商务交际学的理论框架的建构,研究方法将更多样化,论题广度和深度均将逐渐加强。

    2015年01期 v.26;No.97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经济与管理

  • 广东省和东亚地区资本流动性的实证分析

    来特;李小玲;Vinh Q.Dang;

    本文在Feldstein and Horioka(1980)的分析框架下,估计广东省和东亚地区1978-2012年的资本流动程度。研究发现在这期间广东省和东亚地区总体资本流动性很高,大多数东亚国家(地区)呈现较高的资本流动水平,但在亚洲金融危机前后储蓄投资相关性变化差异性很大,广东省、马来西亚、日本和韩国资本流动性逐渐增强,菲律宾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泰国、印度尼西亚、香港和台湾的储蓄保留率变化不大。随着东亚合作的加深,广东省和东亚地区的资本流动性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2015年01期 v.26;No.97 28-3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 城市营销误区剖析与城市营销策略实施——以珠江三角洲城市为例

    傅蜜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营销已成为城市根据其现有或潜在的目标市场需求,甄别、发掘和创造城市价值的重要策略和手段,并以此提供更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城市产品或服务。但由于我国城市营销开展时间不长,营销中还存在一些误区。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营销现状为例,就如何提高城市营销水平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2015年01期 v.26;No.97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 对外贸易、外商投资和汇率与中国就业——基于SITC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肖奎喜;苏俊鹏;

    中国就业问题的解决需利用其与国际因素如贸易、汇率、外资等关系。本文从总需求和总供给均衡的角度用SITC面板数据回归1981到2011年就业量与对外贸易量、汇率、外商投资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出口的提高和人民币的贬值总体上能促进就业量的增加,进口没有显著影响,而外商投资则会抑制就业。因此,政府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技术以提高出口,而不需要刻意抑制进口,对人民币保持浮动管理使其不出现大幅度升值,不鼓励盲目引进外资。

    2015年01期 v.26;No.97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话语标记语“你说呢”的语用功能

    喻志强;

    本文以汉语中的话语标记语"你说呢"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它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功能。借助丰富的真实会话语料和例证分析,我们探讨了"你说呢"在不同语境条件下的四种语用功能:(1)征询明示功能;(2)命题确认功能;(3)隐含否定功能;(4)缓和标记功能。讨论的结果有助于认识话语标记语的丰富语用效果,并进一步揭示言语交际的内在规律。

    2015年01期 v.26;No.97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 隐喻的文化基础考辨

    朱金华;

    如何对主要隐喻进行文化解读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焦点主要集中在文化模式到底是不是基于概念隐喻这一问题上。通过深入分析一组含有专有名称的汉语隐喻表达,本文试图对隐喻文化观作一重新审视。我们发现,国人现今爱用异域实体描述本土实体,反映的其实是汉文化中的一种外生规范性。研究表明,该模式具有非经验性,概念隐喻难以成为该模式的基础;人们选用这些表达式只是为了适应现代性的文化模式。

    2015年01期 v.26;No.97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翻译学

  • 中国翻译教学研究回眸(1978-2013)

    古煜奎;邵曦瑶;

    本文以《2012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20本外语类核心期刊于1978-2013年间发表的翻译教学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结合定性分析方法对所收集的687篇论文进行了综述。笔者具体观察"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翻译测试评估"、"翻译教材研究"等11个翻译教学研究主题,结合个例分析,发现各主题的发展趋势和现有不足,并通过与前人结论比对,尝试对翻译教学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思考和建议。

    2015年01期 v.26;No.97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 翻译塑造文化身份的“剩余”途径——以庞德翻译中国古诗的析字拆词和意象并置法为例

    刘佳全;

    文章旨在以让-雅克·勒塞克勒和劳伦斯·韦努蒂的"剩余"理论为指导,研究庞德翻译中国古诗所采用的析字拆词和意象并置的翻译方法,进而获得中国古典文学输出的某种文化启示。庞德在翻译中国古诗中采用了析字拆词和意象并置的翻译模式,一方面造成庞德翻译中过度自由的增减和主观阐释,另一方面却呈现出对中国古诗的文本性、文化性和历史性的尊重。这种翻译模式符合韦努蒂对异化翻译的定义,却违背了文学多元系统的干预法则。勒塞克勒和韦努蒂所提出的"剩余"理论融合了解构主义、社会学和阐释学的特点,为这种翻译模式提供了四个不同层次的诠释,进而在中英不对等的语言权力关系中,为中诗英译的文化议程和身份塑造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

    2015年01期 v.26;No.97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文学与文化

  • 叙事研究的民间文化拓展——叙事理论发展的另一个踪迹

    黄伦生;

    叙事学研究走过了近90年的历程,在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迅猛发展。从整体上看,叙事学的发展经历了由民间叙事到文人叙事再回归民间叙事的过程,其间也有过从转译引进到本土构建的努力。勾勒和认识这一踪迹,对于拓展中国叙事学研究,构建本土叙事理论话语,将有积极意义。

    2015年01期 v.26;No.97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 文学性与社会性的融会——试论罗伯特·埃斯卡皮的文学观

    杨维春;

    文学与社会学相互依存又自觉排斥,中西文学理论历来关注文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罗伯特·埃斯卡皮继承斯达尔夫人、圣伯夫、丹纳和朗松等人的观点,明确了文学的社会性,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文学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进行有效考证,提升了大众对文学的认识,创新了文学批评的方法。他的理论体系论证了文学性和社会性融会的可能性,却忽视了它们融会的有限性。

    2015年01期 v.26;No.97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外语教育研究

  • 案例导入法在《国贸实务》全英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周瑞琪;王小鸥;徐月芳;

    为验证把案例导入课程教学内容之初,从案例讨论中发现问题并针对性进行教学的运用效果和案例导入教学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影响,作者以我校商务英语专业二年级大学生为对象、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进行了一次教学改革的实验。实验有了两个主要发现:1)实验组学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学习效果明显比对照组的学生好;2)实验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体高于对照组的学生。虽然实验的设计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但已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对案例导入教学法在本科商务英语课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5年01期 v.26;No.97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维能力培养的课堂行动研究——以《影视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

    朱苑苑;

    本文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精品课程《影视英语视听说》为例,通过课堂行动研究,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维能力的培养。针对大部分学生思维能力较弱的现状,提出在课堂提问和小组活动的教学环节设计培养思维能力的行动方案。研究表明"开放式提问"和"苏格拉底问答法"的课堂提问以及"禁忌语活动"和"问题解决型活动"的小组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习兴趣。

    2015年01期 v.26;No.97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政治与社会

  • 城乡流动与妇女发展——农村已婚妇女外出打工经验考察

    柳玉臻;

    基于珠三角制衣厂女工的经历,本文探讨了农村已婚妇女外出打工的原因和影响。访谈数据显示农村已婚妇女外出不仅为实现家庭目标,而且为寻求个人独立和发展。然而,就业和生活的不稳定限制了她们的发展空间。在制衣厂,流动妇女的工作往往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和缺乏劳动保障。受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限制,她们很少居家迁移。对多数妇女而言,她们只能在短期打工后返回农村和从事农业生产。

    2015年01期 v.26;No.97 86-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 论法国思想库及其政治功能

    邓林;

    法国思想库在二战后得到快速发展,在外交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法国外交思想库具有提供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进行政策宣传、作为沟通桥梁、"早期预警"等政治功能,它通过三种途径对外交和政治施加影响,对法国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2015年01期 v.26;No.97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高等教育研究

  • 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行前培训实证研究

    杨文慧;陈林汉;

    行前培训对于国际化教育和不同层次海外学习和交流的学生和学者应对跨文化冲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本研究以实证研究为方法,探求三组行前培训参训学员(1)自费留学生、(2)高级访问学者、(3)政府企业领导的培训课程、模式和培训满意度。通过数据分析,作者发现虽然培训课程受到参训人员的广泛好评,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课程设计太泛,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不同参训人员去国外学习的个人和职业需求,在应对文化冲击各个阶段的问题,培训课程缺乏科学的考量和创新的思路。作者认为,根据学员在海外学习的时间不同,应将通识性培训和植入性培训高效结合,使学员通过培训可以充分预测并有效解决海外学习文化冲击各个阶段带来的各种问题。

    2015年01期 v.26;No.97 96-9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 国际视野下的文化育人——巴黎理工大学的实践与启示

    邓芸;

    作为法国精英高职教育的佼佼者,巴黎理工大学在教育场域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视为文理渗透育人的成功典范。本文借助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从文化制度资本、文化产品资本和个体文化资本三个层面剖析巴黎理工大学的文化育人理念,揭示文化育人对我国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明确从教学科研、校园建设、校企合作等各个层面将专业文化、通识文化和职业文化融为一体的实践意义和途径。

    2015年01期 v.26;No.97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学术评价

  • 语言符号的本体观照和语言符号化的动态考量——评《现代语言符号学》

    赵亮;

    作为一种人文科学分析方法,作为元科学(关于科学的科学)必须应用的工具科学,符号学对于诸多符号意指和交流现象具有突出的阐释力。《现代语言符号学》基于对现代语言符号学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的准确把握和精到阐释,进行了系统的篇章符号学、句层符号学和隐喻符号学研究。该著在侧重从层次性角度对语言符号进行本体观照的同时,力图探究语言符号化的动态过程和机制,为语言符号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2015年01期 v.26;No.97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 《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评介

    赖鹏;

    本文对国内语言学界2014年的新著《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何自然、陈新仁等著)进行了针对其内容的介绍和针对其特点的简评,展示了书中呈现的模因论与语言学的结合、理论与语用的结合。模因理论与语言应用的结合体现在贯穿该书的语用阐释和认知探讨中。该书各章以国内时新流行的语言模因为例进行多重学术角度的研究,展示了语言应用研究的前沿性,体现了学科跨界结合的包容性,实现了国外模因理论的本土化。

    2015年01期 v.26;No.97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 征稿启事

    <正>《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双月刊,单月出版,公开发行。本刊坚持"立足理论前沿,传播科研成果,繁荣学术研究,服务学科建设"的办刊宗旨,努力办成"有鲜明特色、有理论水平、有借鉴意义、有可读价值的高水平的学术期刊"。目前本刊的常设栏目有:学术论坛、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翻译学、文学与文化、经济与管理、法律与外交、政治与社会、新闻与传播、艺术学、词典学、法律语言学、网络外交、高等教育研

    2015年01期 v.26;No.97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 下载本期数据

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英文名称: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创刊时间:1990

出版周期:双月刊(单月30日出版)

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编辑出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编辑部

编委会主任: 石佑启

主 编: 孙毅

国内刊号:CN44-1554/Z

国际刊号:ISSN 1672-0962

访问量:57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