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大巡礼

学术论坛[36]中国新话语

  • 话语研究方法的中国模式

    施旭;

    西方语境下建立起的话语分析方法论及方法,不能套用于中华文化话语;为着自己的文化学术身份和声音、乃至学科的对话创新,中国学者也应该建立相应的方法系统。本文在揭示了主流话语研究方法论的西方中心主义问题之后,运用跨历史和跨文化对话的方法,提出一套以整体全面、辩证统一、主客相间、中外兼顾、探索不止等原则为特征的中国话语研究方法论。

    2012年06期 v.23;No.83 5-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 话语功能性与当代中国新话语

    田海龙;

    本文提出话语功能性的概念,以语言功能的概念为参照,讨论话语功能的内涵、特征及实施等问题,并结合当代中国新话语的实际,阐释话语的再现功能、构建功能和参与功能。文章指出,当代新话语之"新"不仅在于社会变革中涌现的新词和新语体,而且在于新话语所体现的新的社会行为方式。这些新的行为方式制约着新的话语产生,同时又被新的话语所构建、所催生。

    2012年06期 v.23;No.83 8-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 批评话语研究的超学科与跨文化转向——以文化遗产的中国话语重构为例

    吴宗杰;侯松;

    批评话语分析如何通过跨文化转向,吸纳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从而实现跨学科、超学科的拓展,这是该领域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从中国本土传统出发,挖掘以"春秋笔法"为要义的话语观、批判观、历史观和言说方式,将其运用到具体的文化遗产实践和研究中去,从而拓展话语学的超学科领地和文化多样性。文章通过具体实例的文本分析,特别展现民族志如何通过吸收"叙而不作"的历史书写,形成一种针对当下的话语批判风格,使批判成为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教化和建构活动。

    2012年06期 v.23;No.83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 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文化话语观

    余盛明;

    本文从探讨文化、话语、语言之间的关系入手,论证语言的类型学特征决定着话语的底层设计,影响着话语的基本体系和范式;而话语与文化之间又是相互反映、相互建构的关系。因此,汉语独特的语言类型要求我们建立独特的中华文化话语体系与范式,这既是建设文化强国的迫切需要,又为隐性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找到了一条路径。

    2012年06期 v.23;No.83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经济与管理

  • 基层政务诚信与和谐社会建构——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

    邢植朝;

    政务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础,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尤其是与广大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基层政务诚信建设,不仅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强基层政务诚信,一靠制度规则,二靠公开监督;广州市南沙区在这方面展开了系列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2012年06期 v.23;No.83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 IT环境下基于人本主义的企业内部控制实施

    刘中华;黄筱菲;

    我国管理信息化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趋势,信息系统的进入对企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瞬息变幻的市场中,企业在IT环境内部控制下如何更好的实施?文章从信息化对内控的影响,审视我国信息化内控现状和信息化给内控带来的风险,从人本的角度分析IT环境下以人为本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对策。

    2012年06期 v.23;No.83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 刘易斯拐点和人口红利——一个文献综述

    郭友群;潘琦;

    民工荒的根源在于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因此必须通过制度安排来获得人口红利延伸,从"数量型"人口红利转向"质量型"人口红利,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动力。

    2012年06期 v.23;No.83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G.埃文斯专名论的语境视角

    张砥;

    本文从语境角度解读G.埃文斯的专名论,指出语境及语言的使用过程决定了专名的意义及专名的指称对象,进一步支持了专名指称从寻求内涵意义到寻求外部意义的路径转向。本文首先追溯G.埃文斯专名论提出的背景过程及G.埃文斯对前人专名论中缺乏语境考虑的批评。然后本文重点分析埃文斯的专名使用实践理论,并举例论证了语境对专名命名及其指称对象确定的重要意义。

    2012年06期 v.23;No.83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 词汇化程度和汉语观念文化方面词语词汇化程度的提高途径

    刘茁;

    语义复杂的概念用一个词来表示,即称为词化程度高;如果用词组来表示即称为词化程度低。词化程度高低的4个级别分别是单纯词、派生词、合成词和短语。本文探讨汉语观念文化方面词语词汇化程度的提高途径。

    2012年06期 v.23;No.83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 输入与输出对目标语形式习得的影响研究——以英语过去虚拟条件句的习得为例

    薛常明;周娟;

    输入与输出是二语习得过程中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在二语语言形式习得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在Krashen(1985)的输入假说和Swain(1985)的输出假说的理论框架下,设计了两种学习任务,即基于输入的理解任务和基于输出的重构任务,通过实际教学实验检测了输入与输出在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习得英语过去虚拟条件句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经过前测—后测—延期后测的测验方法收集实验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增加一定量的含有英语过去虚拟条件句的输入并不一定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2)面对同质同量的输入材料,重构任务并没有比理解任务更好地促进学习者对英语过去虚拟条件句的习得。但是,有意识的语法教学和训练显著提高了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这个句式的学习效果。

    2012年06期 v.23;No.83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 外国留学生汉语写作语用策略分析——基于语言游戏理论的视角

    张向荣;林莉;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强调从语言的使用活动中去研究语言的意义与规则,并为语用习得提供了可贵的方法论指导。本文以"语言游戏"理论为支撑,致力于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写作进行语用分析,并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写作教学进行若干思考与建议。

    2012年06期 v.23;No.83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 浅谈中西拟声词比较

    陈曦;

    拟声词(onomatopeya),亦称作象声词,是任何语言中用来模拟自然界各种声音的词汇。无论是西语,还是汉语,都存在着大量的拟声词,并且呈现出诸多共性和个性。本文从语音形式、结构、句法功能三方面对西汉拟声词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由于中西方的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西汉拟声词也在这些方面存在差异。

    2012年06期 v.23;No.83 53-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新闻与传播

  • 微博场,离农民工权益话语的救赎有多远?——以新浪微博为例

    刘晓旋;谭天;

    近年来,微博在一些公共事件上的影响力让人们对微博在弱势群体包括农民工的权益话语上的作为有了期待。本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依托,以与农民工权益话语表达有关的四种微博为样本,从微博主身份、微博消息属性两个方面进行量化的内容分析,并以场域理论来诠释农民工权益话语在微博场中的体现。研究发现,农民工在微博场中开始改变"被动接收"的惯习,改变文化和社会资本弱势,但是这种改变却是势弱的,农民工依然处于关系型的微博场中的边缘。

    2012年06期 v.23;No.83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文学与文化

  • 日本人“民族”概念的形成——近代日本学者相关研究考察

    刘劲聪;

    民族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群体组织形式,因而理解民族就成为理解人类社会中诸多现象的基本途径。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日本民族无疑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民族。本文通过对在日本"民族"和"日本民族"的概念的考察,探讨日本人的民族意识观念,这对我们了解日本文化有重要意义。

    2012年06期 v.23;No.83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 《徒然草》对中国隐逸思想的接受考察

    丁国旗;

    日本中世时代,伴随着禅宗的传播,作为禅宗思想根源的老庄思想也在日本得到了广泛接受。随着佛教的不断世俗化和老庄自然无为观念的深入人心,中世前期那种渴望拯救的宗教狂热有所减退,随之,感性的无常观开始向理性的无常观转变。《徒然草》作为日本中世时期的杰出作品,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这一时代思想的印记。本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结合作者生平事迹及思想,参考和吸收了诸多先贤的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了《徒然草》对中国经典、尤其是中国隐逸思想的受容。笔者指出,老庄思想的影响,促成了兼好从山林隐者向市井隐者,从"咏叹的无常观"向"自觉的无常观"的逻辑转变,阐明了在兼好思想形成过程中来自中日双方的影响。文中强调指出,中日文化存在着亲缘关系,它是我们今后推进构建东亚区域一体化的思想基础。

    2012年06期 v.23;No.83 66-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 便携式电子产品设计中的人文思想

    张晶;王金矿;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便携式电子产品走进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而有计划地将人文思想融入产品的设计理念,显然更符合我们当前"科技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得益于强大的技术支撑,电子产品不仅被赋予了既定功能,更蕴涵了富于幻想的感官因素。良好的产品设计,特别是对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研发,要求设计师不但具备科学的、缜密的逻辑思维,更要具备创造性的、艺术的美感,即产品设计必须与人文关怀紧密结合,充分展现其"人性化"。一种产品所体现出的良好的人文精神,已经不仅仅是它的亮点,而是决定该产品被广泛接纳,成为市场宠儿的"撒手锏"。论文结合笔者主持研发的某型便携式语音翻译器,介绍了如何将人文思想渗透到设计过程中。

    2012年06期 v.23;No.83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翻译学

  • 古诗意象思维英译研究——以特称与总称意象的翻译为例

    张保红;

    人们常常将意象作为诗歌语法中的"词"来看待,翻译中注重其在文本中所具有的语言美学价值,而忽略了意象作为诗歌生命活性细胞所具有的诗性功能与诗艺价值。本文以古诗中特称与总称意象的翻译为例,探讨其在翻译中诗艺、诗美的实现状况及其成因,阐明"意象思维"之于目前古诗翻译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2012年06期 v.23;No.83 76-8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 广告话语中汉语成语翻译的模因观

    吴丽兴;

    广告话语中的汉语成语套用是一种语言模因现象。文章以模因论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把模因生命周期理论及翻译模因理论应用到解释广告翻译过程,分析广告话语中的成语套用现象,探讨汉语成语作为一种模因在广告话语中的具体应用及翻译策略。只有依附于强势的表现型模因,采用模因选择标准,在充分理解源语的基础上,与译入语大众流行文化相结合,大胆超越原文词和句的限制,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实现结构上的转换和变通,力求达到社交上的对等。

    2012年06期 v.23;No.83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4K]
  • 模因论视角下西方电影片名的汉译

    孙璐;李莹;

    随着越来越多西方电影引进中国,电影片名的翻译工作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模因论这一视角出发,通过分析不同类西方电影中文译名,总结出电影片名五大翻译策略,以期对电影片名翻译提供些许新思路。

    2012年06期 v.23;No.83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高等教育研究

  • 论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内容的共时性问题

    冯小钉;

    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内容的共时性问题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从社会学理论的角度,阐述了文化内容的共时性的内涵以及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本文认为,中国社会文化的共时性体现在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社会现实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以理性为主导,具有现代性价值理念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应着重展现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普通中国人的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中国人的文化精神。

    2012年06期 v.23;No.83 91-94+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 教学环境下学习自主性发展空间的拓展——以中国留英学生为例

    丁凤;

    学习自主性和文化背景的关系一直是个争论热点。有些学者认为自主学习理念源自西方,可能不适宜东方文化背景,其集体主义特质是自主性实现的一大障碍;而持不同观点的学者认为,对学习自主性的追求是人类的共同特点,学习者的自主性独立于所有教育体制。本文作者通过调查13位中国留英学生在英国学习的适应情况,发现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有了很大的发展。通过分析发现他们在英国的学校有更多做决定和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机会。本文从实证的角度证明文化决定学习自主性的论调过于极端,但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教学实践对学习自主性的促进作用确实不同,因而建议在不同教学环节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发展自主能力的空间。

    2012年06期 v.23;No.83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 基于交易或事项本质的会计教学方法探讨——以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为例

    杨海蓉;

    以教材为依据的会计课程教学往往只注重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缺乏对交易或事项的本质属性及其经济后果的分析,只能说明"怎么做",无法回答"为什么"。本文提出基于交易或事项本质的会计教学方法,旨在教学生如何从交易或事项的本质属性导出其会计处理,从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分析其经济后果。

    2012年06期 v.23;No.83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 公共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实习制度探索

    余芳;黄兰芳;

    我国高校公共管理专业的实习流于形式化,已成为专业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对台湾义守大学"公共管理实习制度"阐释和调查分析,提出我国高校公共管理专业的实习模式的建设策略:建立及深化学校与公共部门或非营利性组织的利益合作机制;鼓励公共部门和NGO接纳实习生;支持学生带着毕业研究课题去实习;加强专业实习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2012年06期 v.23;No.83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书评

  • 外语教师开展科研的良师益友——《第二语言课堂研究探索》介评

    董金伟;

    该书是教学第一线外语教师从事科研的入门指导书,共分四个部分,十五章内容。第一部分为宏观概述,介绍第二语言课堂研究的总体状况;第二部分介绍研究计划的设计和实施方法;第三部分介绍研究数据的采集方法;第四部分为对研究数据的分析与解释。总体来看,该书有两大优点:1)内容丰富、指导明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2)结构清晰、语言简洁,可以有更大的读者面。其缺点与不足也较为明显,如书中论述的课堂研究方法仍然有限,对不少方法的探讨不够充分;有不少直接借鉴的前人研究成果,在本书论述中不够新颖和深入。但瑕不掩瑜,本书仍是值得一线外语教师细读、学习的实用指南。

    2012年06期 v.23;No.83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英文名称: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创刊时间:1990

出版周期:双月刊(单月30日出版)

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编辑出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编辑部

编委会主任: 石佑启

主 编: 孙毅

国内刊号:CN44-1554/Z

国际刊号:ISSN 1672-0962

访问量:573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