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木论坛【26】计量经济史探索

  • 从供给约束型经济向需求约束型经济的转变——1952年以来中国经济态势初探

    刘巍;

    一国处于供给约束型经济还是需求约束型经济态势下,是研究其经济运行的基本前提,是一切理论模型前提假设的上位前提,这关乎能否正确应用理论框架的大问题。首先应从总供求与价格的关系、贸易条件和马勒条件等角度对特定时空的经济态势做出相应的逻辑判断,然后再用计量方法证实这一判断,从而认定这一经济时空属供给约束型还是需求约束型。分析表明,到1995年,中国始终处于供给约束型经济态势之下,储蓄严重不足,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总供给;自1996年始,转变为需求约束型,储蓄大于投资,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总需求。

    2011年02期 v.22;No.74 5-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 英法德意四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研究——基于20世纪60—80年代联立方程模型的分析

    陈昭;

    通过对英法德意四国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之规律分析,发现四国消费和经济增长近似同步变动,因为双方互为因果,双向正反馈,并且消费对经济增长之作用力呈现逐次降低态势,而经济增长对消费作用力则呈现"倒V"形态。高消费高增长相伴而生,其基础条件是稳定而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一个产业就让百姓倾其所有的政策是不能使经济得到稳定而长期的发展,这是典型的舍本逐末,是经济发展的短视策略。

    2011年02期 v.22;No.74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0K]
  • 历次经济危机中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的量化分析

    兰日旭;张永强;

    引发经济危机的原因有很多,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过度背离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1825年以来,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先后从轻工业、重工业发展到金融为核心的虚拟经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尽管对经济危机的发生和危机周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对经济危机爆发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却越来越偏重虚拟经济,1920年前后则为这种背离的分水岭。同时,经济危机中实、虚经济关系的变化也得到了美、英实体与虚拟经济时间序列的计量检验。

    2011年02期 v.22;No.74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 近代中国货币流通速度考察(1887-1936)

    崔文生;

    本文根据交易方程式计算了中国1887~1936年M1的货币收入流通速度,并对这一时期的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影响这一时期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和由于国内外白银比价变动导致的白银流入与流出。

    2011年02期 v.22;No.74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3K]

经济与管理

  • 员工可教练性研究:概念、测量与提升

    陈国海;唐裕文;姜梅芳;

    企业教练技术正日益运用于企业管理之中,其实施效果不仅取决于教练的能力与行为,而且还取决于受教练者的可教练性。本文介绍了运动员可教练性研究成果,回顾了员工可教练性研究进展,包括员工可教练性的概念、测量和提升,并对员工可教练性的应用与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2011年02期 v.22;No.74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 探析马克思“产业后备军”理论的现实意义

    郭友群;封小花;

    "民工荒"现象并不意味着我国劳动力的绝对短缺,实质是劳动力的"结构性失衡"。本文以马克思"产业后备军"理论分析我国当前产业后备军的问题及其现实意义,并且提出扩大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相关对策。

    2011年02期 v.22;No.74 31-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 城市品牌的定位与亚运会效应:以广州为例

    吴喜雁;

    城市品牌的定位、传播是在对流动资源、市场、基于和关注度增强的城市竞争背景下由许多城市所才去的一个常见措施。根据对通过奥运会进行官方品牌化策略的分析以及人们对广州人生的态度调查,本文发现在城市官方所标榜的城市特性和核心价值与参观者和居民所经历的现实之间存在差异。本文基于广州亚运会仅在局部对城市品牌有限影响的基础,提出了城市品牌定位原则与传播策略。

    2011年02期 v.22;No.74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 基于熟悉程度的中国家族企业多维度信任的差序格局

    许秋红;

    文章在差序格局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人际间熟悉程度的中国家族企业多维度信任的差序格局,以家族企业的非家族高层管理人员为调查研究对象,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任职时间长和任职时间短的非家族高层管理人员感知的情感性信任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任职时间长的高于任职时间短的;(2)任职时间长和任职时间短的非家族高层管理人员感知的认知性信任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任职时间长的高于任职时间短的,(3)任职时间长的非家族高层管理人员的情感性信任和认知性信任没有显著的差异,(4)任职时间短的非家族高层管理人员的情感性信任和认知性信任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情感性信任低于认知性信任。文章的研究结论将为家族企业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2011年02期 v.22;No.74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有定存现宾语及其语篇功能

    董成如;

    当有定名词短语所表征的已知实体被当成新的实体用以提醒听话人时,或当有定名词短语含有会话含义,或表达唯一可辨认的实体,或已知类型中的新的实例时,或当名词词组为形式上有定、意义上无定的假有定短语时,都可做存现宾语,不存在所谓的有定性效应。有定存现宾语不但能激活后续语篇的重要话题,而且能激活后续语篇的局部话题、语篇参与者、背景或后续事件等信息。

    2011年02期 v.22;No.74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 OT-CC的理论解释力

    闫小斌;

    候选项链理论是在优选论经典理论基础上针对音系不透明现象提出的,它把推导纳入优选论的理论框架,将单一的候选项变成了能够体现连续语音变化的候选项链状序列,对反阻断和反馈给等音系不透明现象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2011年02期 v.22;No.74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后现代主义对俄语去缩略语化现象的影响

    陈欢;杨可;

    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当代俄语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语言现象或者原有的语言现象的活跃化过程,其中包括去缩略语化现象的活跃化过程。本文具体分析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及其流派解构主义对俄语去缩略语化过程的影响,从深层次揭示了去缩略语化现象的生成机制和建构本质。

    2011年02期 v.22;No.74 52-5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 语料库与商务英语词汇研究

    胡春雨;

    与传统的依赖研究者直觉的商务英语词汇研究相比,语料库方法的优势体现在语料真实丰富、计算机程序强大的重新组织语言数据的能力,从而使研究结果更加可靠、更为全面。本文从主题词分析、搭配分析、词丛分析三个方面探讨了语料库在商务词汇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并指出相关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2011年02期 v.22;No.74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新闻与传播

  • 试析境外英语媒体对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报道

    郭光华;陈子卿;

    2010年广州亚运会是中国又一次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舞台,而亚运会开幕式是万众期待的盛大演出。本文选取了境外英语媒体对亚运会开幕式的报道,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从国家形象传播层面来看,亚运会开幕式对西方世界的影响不及奥运会与世博会;但对于广州城市形象的传播来看,是非常有效的。

    2011年02期 v.22;No.74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9K]
  • 中英新闻导语篇章推进方式比较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陈彩云;王海;

    本文从篇章对比语言学的角度,以中英不同类型的新闻导语为例,对它们的篇章推进方式进行比较,并探讨差异背后的原因。一般情况下,中文导语的篇章推进方式是由新闻背景推向新闻事实,而英文导语则从新闻事实推向新闻背景。这种差异缘于中西思维差异,中西媒体的新闻时效性以及性质差异等方面的因素。只有意识到这些差异的存在,译者才能真正做好中英新闻导语的翻译。

    2011年02期 v.22;No.74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文学与文化

  • 南宋理学家与江西诗学的离与合

    吴晟;

    对江西诗学的知性反省,是南宋诗学的自觉意识,不少理学家也参与其中。本论主要选择其中几位具有代表性的理学家,试析他们与江西诗学主要是黄庭坚诗学思想的离与合。如在"文"与"道"的关系上,强调"吟咏情性"、"玩心六经"、"沉潜义理"等,在诗歌传达上倡导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与黄庭坚诗学思想有离有合。南宋理学家对黄庭坚其人其诗的评价,一致肯定的是他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不以迁谪为怀的超旷胸襟,以及剥落铅华、直造简远的晚年诗风;而对黄庭坚学杜则存有分歧。

    2011年02期 v.22;No.74 70-7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 语言、诗学与国族建构——惠特曼与叶芝的国族意识之比较

    杨彦清;

    爱尔兰诗人叶芝与美国诗人惠特曼都在自己的诗学中建构一种国族意识。叶芝是爱尔兰民族诗人的领军人物,而惠特曼是为美利坚民族歌唱的诗人,从两者诗歌中可以发现,他们诗学中的民族意识和国族建构极具研究意义。本文以诗学建构与国族建构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他们诗歌内容中国族意识的共同与差异,以及他们对待民族传统的态度、建构国族意识过程中的努力,进而总结他们的国族意识之异同。

    2011年02期 v.22;No.74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 “圆圈”叙事结构 对话政治——分析纳博科夫短篇小说《“老K”》

    陈辉;

    小说《老K》(1933)是纳博科夫早期创作的一部俄文短篇小说。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创作是其一生创作的重要部分。小说《老K》具有独特的"圆圈"叙事结构;利用"圆圈"结构各层次之间的对话,纳博科夫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诉求——对膨胀他者,以及政治独裁者的批判。"圆圈"叙事结构是纳博科夫一贯坚持的叙事技巧,它包含叙事情节、叙述主体等方面的结构关系,还包括叙事主题上认知问题的结构关系。对"圆圈"结构叙事诗学的研究可以加深对作家整体创作的认识。

    2011年02期 v.22;No.74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翻译学

  • 中国翻译史的分期新探

    辛全民;

    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翻译活动的历史也同样久远。目前我国的翻译史研究大多围绕时间主线安排史料进行翻译史时期划分,如《中国翻译通史》、《中国科学翻译史》等,其编排以历史时期为经、以事件人物为纬,这样翻译活动的主体——翻译人员就不会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以翻译活动的主体——翻译人员为研究出发点,将中国翻译史划分为三个时期:通事时期,前通事时期,后通事时期。通过这种新的分期方法,以期能更好地把握我国翻译史不同时期的特点,更好地明晰翻译人员的历史作用,理清我国翻译理论及翻译活动发展的脉络。

    2011年02期 v.22;No.74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 刘炳善散文翻译思想研究

    钱灵杰;操萍;

    翻译家刘炳善在英国散文翻译实践中,认为散文翻译必须译性之所近之作,散文译者应具备坚实的文化基础与高度的责任感,散文风格翻译应细察原意并熔铸新词。他对散文翻译选材、散文译者素质以及散文风格翻译均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观点,形成了系统的散文翻译思想,对我国译介英国散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011年02期 v.22;No.74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学术动态

高等教育研究

  • 研究性本科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杨韶刚;

    研究性本科教学是目前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它肇始于19世纪的德国,但却在美国发展和兴盛。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开拓了研究性教学的先河,萨奇曼的研究训练教学模式为研究性教学奠定了操作基础。近年来我国学者从研究性教学理念、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从建系之初就坚持研究性教学的思路,形成了以研究为本的学习模式和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特色。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必将为我国在2020年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011年02期 v.22;No.74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 试论三语习得对话教学建设——以二外日语为例

    雷晓敏;

    三语习得具有强化性比较的基质、多语种互补的特点和他性化涵养的品格。其中对话教学法的六个方面值得关注,它们是存在论、主体论、价值论、知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的关照。"主体间性"的发挥和师生共生主体的契合是举足轻重的环节。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构成了潜移默化的共生主体,并发展为行之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对话教学不仅促进了三语习得的效率,而且增强了师生间相互尊重的学业精神和人格养成。三语习得教学潜在场域的开发是外语教学国际化乃至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2011年02期 v.22;No.74 98-100+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 大学生课外支持性学习活动的探索与实践——以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为例

    钟育赣;万万;

    当前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面对的,是众多的从校门到校门、几乎没有任何社会经历的学习者,他们对企业、企业管理缺乏感性认识。以学习者"怎么学"学得更好为主线,通过开展"教学支持中心"、小组作业展示和"品牌推广"大赛等课外支持性学习活动,可以在现有条件下解决好"所学"与"所知""两层皮"的问题。

    2011年02期 v.22;No.74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 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

    朱珍葶;

    本文从大学生就业难入手,分析目前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归纳其他学者的研究和笔者十多年的就业工作经验,提出了高校创新就业指导的思路:实现"五化",即全程化、系统化、多样化、专家化、专业化,并提出了个人的新观点:高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参与就业指导的新模式,拓宽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在职业指导中的新功能等思路。

    2011年02期 v.22;No.74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 外语自主学习效果的形成性评价研究

    胡杰辉;张文鹏;

    本文报告一项外语自主学习效果评价的行动研究。基于相关自主学习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种外语自主学习效果的形成性量化评价方案。课堂实践和调查访谈表明基于此方案的量化评价结果与学生语言成绩的提高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帮助教师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进行量化评价。

    2011年02期 v.22;No.74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广外大巡礼


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英文名称: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创刊时间:1990

出版周期:双月刊(单月30日出版)

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编辑出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编辑部

编委会主任: 石佑启

主 编: 孙毅

国内刊号:CN44-1554/Z

国际刊号:ISSN 1672-0962

访问量:571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