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简介国际商务英语学院是应教育领域中国际化趋势的要求,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于2001年组建而成的学院。学院继承和发扬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40多年来"外语与专业融合"的办学理念,整合了全校英语专业和商科专业教学的优秀师资,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成为国内第一个本科以上层次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基地。
本文简述了建立商务英语学的要点,重点对所提出的建立商务英语学的十一个要件进行了细致的论证,从而得出结论:商务英语作为独立学科建立的条件基本得到满足。因此,商务英语学的建立指日可待,不过仍有待于同仁共同努力。
目前,亟需从专业定位、专业特色、专业教学、专业优势角度探讨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本文从"从学之专、从业之专、从研之专"三方面就商务英语专业的体系差异性定位和比较优势特色进行了论述,以期促进商专的专业发展。
自从教育部2007年春正式批准我国高校增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以来的几年中,商务英语学科经历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而后便开始进入一个稳步的、逐步走向成熟的发展新时期。本文对新时期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作了一番理性的思考,作者认为:学科未来的发展应该做到定位科学、规模适中、发展平稳、质量提升,以期学科的理论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有新的突破,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胸怀社会意识、法律意识、创新和创业意识,身怀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才能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伴随着2007年以来商务英语本科和研究生专业的获批,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变得日益紧迫和重要。本文认为,从理论脉络上分析,商务英语作为ESP的一个分支,经历了六个基本发展阶段,目前在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交叉学科,而当前阶段商务英语关注的重点在于商务英语独立学科体系与相关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完善。与普通英语教学模式相比,商务英语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评估机制等方面存在区别。广外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实证分析表明:商务英语教学与管理模式认可度较高,商务英语学生外语素质较高,以及商务英语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这些结论表明,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特色鲜明,发展前景广阔,应该大力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产业集群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而知识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最具战略性的资源,知识和能力的集群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本文在回顾现有产业集群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传统产业集群模式所面临的困境,接着对传统的产业集群理论进行拓展,从全球化的视角引入知识和能力集群概念,探讨传统产业集群与知识集群的差异,研究知识和能力集群的基质空间和运作机制,以期能够对我国目前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通过分析美国近40年的宏观经济走势发现:美国长期贸易逆差伴随着长期经济增长,并且两者负相关,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远小于其他指标的贡献度。影响美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因素是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而政府政策导向是这一传导机制的起始点。美国经济政策通过作用于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间接对贸易赤字、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产生影响。所谓的最市场化国家通过娴熟的宏观调控操作技巧掌控着美国经济的走势并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美国的国家意志才是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源所在。
本文通过对2000年到2008年山东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月度数据的分析,依据Box-Jenkins的建模思路,建立了山东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季节乘积ARIMA模型。通过对所建模型预测能力的检验,我们发现该模型能较好的拟合山东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序列,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应用该预测模型可以对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实证上的帮助。
马来班顿(Pantun Melayu)是长期、广泛流传于东南亚各国并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四行体民歌,押的是abab韵,每首四句,每句四言,前两句为比兴句,后两句才是表意,在句式、韵律与赋比兴等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与中国四行诗的民歌体完全一致。不论是《诗经》还是班顿,都毫无例外的大量采用鸟、兽、草、木、虫、鱼等来作比起兴,创造出美妙绝伦、寓意深刻的意象,这些意象与稻作文化,以及"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密切相关的。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歌格律都是该民族语言、文化、审美情趣的历史积淀,是鉴别民歌的民族属性的可靠尺度,因此将中国民歌同马来班顿的格律进行比较研究,对了解相关民族的文明史、交往史、文化史、文学史等等,都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有岛武郎是日本白桦派作家中最富思想性的作家。其代表作《一个女人》塑造了一个性格叛逆,自我意识觉醒,追求自由爱情,个性放荡不羁,反抗传统道德的"新女性"形象。笔者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分析,揭示女主人公叶子新女性形象的属性,进而以新人文主义的视角,对叶子"新女性"形象进行批判,提出当代"新女性"形象的基本价值元素。
从语言的层面上讲,原语和译入语之间习惯性的对应关系叫常规对应,谷歌网络翻译系统用数据统计的方法利用平行语料库通过数据关联形成译文,同时也使初次翻译的结果和译入语单语文本语料库产生数据关联从而使译文更符合译入语规范。经过试用发现,谷歌翻译虽然还不很完善,但它已经不是传统的纯机器翻译。它已经是结合了人工翻译理念的机器翻译,具有多方面的作用。谷歌翻译所取得的进步是谷歌不懈的努力和人类机器翻译经验积累的结果,也是时代的产物,谷歌翻译技术的发展说明我国的翻译工作者和翻译研究者应该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胸怀。
按照功能学派目的论观点,以吸引游客为目的的旅游文本英译,应该符合英语旅游者的语言习惯;旅游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也要求译文符合英语读者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由此,本文在对河南省旅游英译文本实例分析基础上,使用各种变译方法、借助因特网搜索引擎技术并借鉴英语本族作者的文本以规范和完善旅游文本的翻译,使译文更贴近英美游客,是有益的实践,同时也丰富了旅游翻译理论。
毛泽东的科技外交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并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却很少有人将它作为一个独立部分进行研究。他倡导认真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国家以及西方国家开展科技外交,在独立自主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争取外援,走跨越式发展道路。目前全球非传统问题日益突出,非一国能力所能解决,为国家间开展科技外交提供了契机。正如毛泽东科技外交思想所带来的启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营造良好的外交形象,以富有坚定性、联系性、全局性的战略为指导,采取灵活的策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大力开展科技外交,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现代化的进程。
著作权强制许可制度是一项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著作权限制制度,其在平衡著作权人利益和公共利益需要,以及促进著作权贸易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著作权强制许可制度,仅依靠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制度平衡著作权人利益和公众接触和利用受著作权保护作品的需要,其不足之处已日益显现。因此,我国应尽快构建一套包括强制许可适用条件、范围、申请审查程序和补偿标准等内容,并且宽严得当的著作权强制许可制度。
劳动争议联动联调机制是由新形势下劳动纠纷的特点催生的一种新型的劳动争议处理方式,它承继了传统劳动争议调解方式所拥有的成本低、效果好的优势,具有经济合理性,符合调解的法理要求;同时,它又弥补了传统调解方式缺乏中立性、权威性等缺陷,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劳动纠纷解决方式。
把市场营销理念引入大学生就业领域,有其客观的需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必须发挥其自我营销的策划能力,包括在对就业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目标市场战略和市场营销4P策略的有效运用,其目的是促进毕业生自身素质和竞争力的提高。同时,营销观念的增强也有利于树立毕业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缺口技术、"重要性—绩效"模型对目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某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以及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旨在研究其中存在的不足,促进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指导形式的创新。
2010年,我国"翻译"本科新专业的第一届学生即将毕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作为教育部批准的首批试点院校之一,有必要总结"翻译"本科新专业的探索情况,供其它院校借鉴。本文初步总结了"翻译"本科新专业的口译教学理念,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随着新专业建设中的口译课程体系化,口译系列教材的出版以及口译教学、科研、实践团队的成长壮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口译教学"广外模式"。
本文论述交际语境、认知语境与多媒体动态语境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提出多媒体英语教学语境的匹配观,旨在构建适用于多媒体英语教学的语境理论框架,进一步推动语境与英语教学的跨学科理论研究。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是自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来各大高校应用的一种新的网络应用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网络与非网络教学模式下学习的学生所采用的词汇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力求摸索出学生在网络教学模式下主动构建知识架构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身认知结构的发展。
合理的课程设计是有效教学的保障。我国当前的双语课程与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CBI为基础进行课程设计。CBI是一种将特定的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将学术领域的教学与第二语言技能的习得相结合的一种教学理念。具体的课程设计策略包括:平衡双重目标,建构第三重目标;整合语言和学科内容,体现内在一致性;丰富教学策略,进行可理解的输入和有意义的输出;设计双重评估目标,体现跨学科的要求。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使教师成为自觉的课程设计者,从而促进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的有效开展。
纵观近年来国内有关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对高校教师的研究大多是理论分析,相关的实证研究比较缺乏。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法,通过对广州市8所高校482名教师进行调查,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和STATA9.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试图通过分析,了解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现状和基本特点,以及人口统计学变量、教学评价变量等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
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首要建设内容,也是目前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主题。依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经验,本文集中探讨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与路径,以期为当前高校专业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方案。
经济国际化的迅猛发展客观上要求我国高校培养的经贸类人才具有很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直接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对《国际经济学》等经贸类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并在其中努力构建师生之间全方位互动的教学模式,必将有助于达成上述人才培养目标。本文意在探究构建《国际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互动模式的意义、困难及改善技巧,以期不断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当代大学生虽然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层次,但缺乏基本的审美意识,正确理解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较差。笔者认为解决这一现状的直接方法是:对音乐艺术教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给予科学的定位。在审美体验中教师作为审美主客体的中介,要起好沟通作用,努力为学生创设情感体验的情境。将艺术教育贯穿于整个高校教育的始终,让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助,提升艺术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地位。
本文通过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翻译专业"专题口译"课程的专题设置、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进行研究,结合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专题口译"课程的设置、语料的选用进行分析和总结,试图探索出适合独立学院教学要求的专题口译教学原则和方法。
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英文名称: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创刊时间:1990
出版周期:双月刊(单月30日出版)
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编辑出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编辑部
编委会主任: 石佑启
主 编: 孙毅
国内刊号:CN44-1554/Z
国际刊号:ISSN 1672-0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