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大学人

  • 李于昆教授简介

    <正>李于昆,1957年11月生,湖南嘉禾人,1982年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毕业,1986-1987年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高访班研修。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2010年02期 v.21;No.68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学术论坛[20]美术与设计

  • “设计”再解

    席卫权;

    有关现代设计的定义和解释目前并没有十分统一的认定,但在关于美术与设计文化的各种讨论情境中,却时常不能回避对设计定义的直面解答。此文希望通过多方面的考察、论证和对比,在限定条件下对当前"设计"的概念及其内涵作出某种较为平实的解读。

    2010年02期 v.21;No.68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 美术的形式化力量与现代设计——西方现代派美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李于昆;

    美术发展到现代设计产生时期,积累了丰富的形式资源,对于追求"形式追随功能"理念的现代设计和包豪斯教学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设计由此从传统走向现代。美术形式的变革又给设计的发展带来形式化的动力,成为设计中的一种生产力形式,进而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一种远远不同于传统农业社会和手工艺社会的视觉形式力量。

    2010年02期 v.21;No.68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 一切艺术的统一:风格派的造型理想

    颜勇;

    作为一个前卫艺术团体,荷兰风格派通过其独特的新造型主义美学而与设计密切联系。风格派成员希望创造一种适合于他们时代的视觉语言,并强调一种统摄各种艺术门类的"风格"。换言之,他们试图创造一种平面的法则,使之完全适用于空间;发现一种纯艺术的原理,使之彻底体现于应用艺术。为了达到"一切艺术的统一",风格派的美学准则致力于把我们的外在环境与生活改造为艺术,亦即"总体艺术作品"。这对今天的设计教育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2010年02期 v.21;No.68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中国平面设计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李喻军;

    本文从批判的角度对中国平面设计的发展提出了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同时也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2010年02期 v.21;No.68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经济与管理

  • 广东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

    刘继森;颜雯晶;

    本文通过选取广东省1994-2008年经济数据,对广东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并不符合典型的EKC特征,而是呈现显著的N型曲线特点,并且目前尚未达到N型曲线的第一个转折点,表明随着广东省经济的增长,广东省的碳污染会有恶化的趋势。本文最后对广东省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10年02期 v.21;No.68 19-2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 意大利中小企业融资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杨国川;

    中小企业是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它带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就业以及保障社会稳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资金缺乏与融资难问题又严重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探讨了意大利中小企业融资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与特征,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并借鉴意大利的成功经验,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政府融资支持体系的建议。

    2010年02期 v.21;No.68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高考英语广东卷任务型写作题型——基于证据的介绍

    张新玲;曾用强;

    广东省自2007年启用新高考英语卷,该卷写作题型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测试主旨,反映国际写作测评新理念和新趋势。对532名目标考生、150名教师和25名专家的调查显示,超过八成半的考生接受该题型,教师和专家总体认为该题型能够有效检测并帮助学生提高被考察能力,师生任务表征较清楚。应加强命题、评分标准制定、评分环节的研究。

    2010年02期 v.21;No.68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 基于错误代码系统的启发式英语作文修改模式有效性实证研究

    汤闻励;

    本文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修改英语作文中使用的策略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使用VCE代码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对学生减少"动词形式"、"时态"和"其它代码不包括的语法"三类错误有显著作用,但对减少"意思不明"、"句子结构"及"表达错误"三类错误作用不明显。学生常用的修改策略包括:"自己思考"、"问同学"、"查字典"、"查语法书"及"把有错误的句子删掉"。面谈及问卷调查结果进一步找出对有效修改文章帮助很大和不大的代码。

    2010年02期 v.21;No.68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
  • 态度、动机影响英语学业成绩的机制研究

    马冬梅;

    本研究以221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构建并检验了英语学习态度和动机通过学习投入影响英语学业成绩的理论模型。相关和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英语学习态度、动机和学习投入都能正向预测英语学业成绩,它们能解释成绩变异的35.1%。其中,学习投入对英语学业成绩的预测力最强。结构方程建模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学习投入是英语学习态度和动机影响学业成绩的中介变量,其中,动机还部分地中介了英语学习态度对学习投入。

    2010年02期 v.21;No.68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 篇内语境与语形连贯

    陈勇;

    语句所处的篇内语境是篇章连贯性得以实现的必要依托,是实现篇章语形连贯的实体环境。依靠语言系统提供的丰富的衔接手段,篇内语境以语音语境、语法语境和词汇语境等形式保障着语形连贯的建立,为篇章内容平面连贯性的建立起着系统的外部支撑作用。

    2010年02期 v.21;No.68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3K]

新闻与传播

  • 2009年中、日、俄、美四大媒体十大国际新闻比较

    郭光华;李青夏;

    本文从新闻价值的重要性、显著性以及接近性的角度出发,对中国新华社、日本共同社、俄罗斯俄新社以及美国《时代》周刊选出的2009年十大国际新闻进行比较和对比,指出:各大媒体评选出的十大新闻既有共同眼光,也有独家眼光。主导评选标准的是新闻事件的硬价值,即重要性和显著性,而接近性则是造成评选差异的深层原因。

    2010年02期 v.21;No.68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 主流媒体大学生形象塑造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的内容分析

    侯迎忠;罗利娜;

    本文以三家传统主流报纸有关大学生的报道为例,分析大众媒介如何塑造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媒介形象。经过抽样分析发现:主流媒体有关大学生的报道以正面或中立报道为主,较多关注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就业/创业、生活点滴、需求与救济、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就业问题已成为媒介关注的焦点,但相关报道主要集中在反映问题、提出措施方面,缺乏对问题的多维分析与深层思考。最后提出,大众媒介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意识,客观、公正地塑造大学生的媒介形象。

    2010年02期 v.21;No.68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文学与文化

  • 戏中戏:陈凯歌双重叙事模式下的历史审美——以《霸王别姬》和《梅兰芳》为例

    彭保良;

    基于接受理论的思想之上,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陈凯歌两部所谓"戏剧片"的叙事特征和历史知识的关系。结论指出,戏中戏的"三维"叙事特征充分发挥了电影传播历史知识的作用,寓教于乐,给观众带来精神享受。

    2010年02期 v.21;No.68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从女同性恋书写看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对陈染的影响

    郭海鹰;

    陈染笔下的女同性恋者大多是受父权伤害或对男性失望后的性心理转向,而这种"超性别之爱"不仅否定了异性爱的霸权地位,而且还是人类的一种情感方式以及女性的自我确认方式,这一切均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如出一辙。本文通过分析相关文本,探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对陈染的影响。

    2010年02期 v.21;No.68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独特的叙事形式和主题的多重指涉——评华裔美国作家伍慧明的《骨》

    管建明;

    《骨》是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1991年发表的处女作,此书不仅获得了福克纳小说奖的提名,还被收录到"手推车奖文选"中,获得了评论家和读者的普遍关注和好评。本文试图将其独特的叙事形式和复义的主题指涉结合起来分析和阐释,重点论述《骨》这部小说通过独特的蛛网式的叙事结构以及主要意象"骨"的前后引衬,艺术性地再现华裔美国人个人,家族和族裔的历史,并表达了在此历史再现中呈现了多重的主题指涉,即在历史的再现中作家对于美国官方正统历史的颠覆和质疑,对于美国种族歧视政策的诘责和批判,同时还藉由三个女儿对于唐人街的个人、家庭和族裔历史表现出的不同态度,反映了第二代华裔美国人在文化身份认同上的不同价值取向。

    2010年02期 v.21;No.68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翻译学

  • 日欧跨文化交流中的荷兰语翻译考述

    刘小珊;

    1639年葡萄牙人被驱逐出日本,荷兰商馆由日本的平户搬迁到出岛,取代葡萄牙人占据了日欧贸易的市场。荷兰商馆和荷兰商船将西方近代科学知识源源不断地导入日本,近代科学以其不可抗拒的理性,公开地与中世纪以来的神学相对抗并且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它的实用性使得执行锁国祖法的幕府也不能不辟出一方专门的空间,以求得对它的了解、学习、研究、使用并从中取得利益。诸如此类的对外文化、贸易中,当然缺少不了翻译(当时被称为"荷兰语翻译")的人们,他们就像现在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地位和权力,他们中涌现出众多出类拔萃的历史人物,先后在日本的医学、兰学、翻译、科学等各个领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2010年02期 v.21;No.68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基于短语译文组合的汉英翻译系统

    姚敏锋;

    本文描述了一种基于短语译文组合的汉英机器翻译系统。通过对输入的汉语进行语义分析,得到汉语短语及相对应的英文短语链;利用事先给定的中英文语法转换规则,对英文短语集合进行译文选择组合,从而得到对应的英文语句。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短语译文组合的汉英翻译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构建一个汉英机器翻译平台。

    2010年02期 v.21;No.68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 《聊斋志异》还是《来自一个中国书斋的奇异故事》

    曾婳颖;

    英国汉学家、翻译家翟里斯将《聊斋志异》选译成英文,但是这不仅仅是翻译,更是对原文的改写。根据列弗维尔的理论,译者的意识形态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为了保证译文能够被接受,译者作为译入语文化社会的一员,作为译文的全权负责者,作为两个文化的中间人,将译入语文化的接受程度作为了最终的审判标准。本文谨从译者对于"异史氏曰"的处理,找出在其背后操纵的各种意识形态。

    2010年02期 v.21;No.68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法律语言学

  • 法庭对话与法律事实建构研究

    杜金榜;

    法律事实的处理是庭审的关键之一,得到司法界长期重视,也得到法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法律事实介乎客观事实和裁判事实之间,由庭审各方参与人共同建构,具有客观性,也具有主观性,较之客观事实和裁判事实都更为复杂。法律事实的建构除了借助非语言手段外,主要诉诸语言手段。其中,在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部分,各方之间展开的对话是事实呈现和处理的主要手段,因此是从语言角度对法律事实建构研究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借助语料库,研究庭审法律事实建构的过程、特点和规律。分析从对话角色的三种方式展开:通过分析自述,侧重研究事实的呈现;通过分析交互,主要探究事实的共建;通过分析言他,侧重了解事实的认定。研究表明,庭审各方在建构法律事实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法,他们在处理语篇信息时也表现出不同特点。

    2010年02期 v.21;No.68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刑事庭审中被告人的减轻策略对其信息提供的影响

    黄永平;陈金诗;

    本文从讨论减轻概念出发,论述被告人在体现控辩双方非对称性权力关系的法庭交际中,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行或开脱自己的责任,采取既合作又抵制的策略原则,常常使用减轻策略,指出该策略的使用对其信息提供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本文通过应用Martinovski的庭审减轻策略的分析框架,分析被告人如何在答话中采取减轻策略而导致的信息不足、信息过量和信息缺失,还分析了被告人的加重辩护过程。最后指出被告人提供信息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2010年02期 v.21;No.68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高等教育研究

  • 外语院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研究

    黄秀娟;黄红清;阎茹;

    本研究选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外语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以及面对压力的应对方式。研究发现学习、就业及个人发展、自我评价方面的压力是外语院校大学生的主要压力;外语院校大学生普遍采用积极的方式应对压力,但在对待人际问题时较多使用消极方式。

    2010年02期 v.21;No.68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 认知语言学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余卫华;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入手,介绍了认知语言学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直至现在的三个发展阶段及Langacker,Talmy,Lakoff等研究认知语言学的国际权威人物及其主要作品以及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领域。作者在论述原型与范畴、意象图式、概念隐喻、相似性和家族相似性等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内容和领域后重点结合翻译、词汇和阅读教学探讨这些研究理论和领域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认为外语教学必须注重学生外语学习风格的个体差异、学生自身的外语体验和学生外语学习的自主性。

    2010年02期 v.21;No.68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 “经贸俄语”:经贸知识与俄语能力有效复合的教学探索

    李德祥;

    本文认为,"经贸俄语"课程所传授的经贸知识和俄语语言知识的范围需要进行科学的界定,其中经贸知识应当凸显基础性、系统性及实用性;"经贸俄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应当是将经贸知识与俄语能力进行有效复合,为培养既有良好的外语功底、又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通用人才作出贡献。本文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目标和任务,在教材建设和课程教学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2010年02期 v.21;No.68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 大学生词汇学习低效的成因探究

    陈军洲;

    词汇学习的低效性是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障碍,它影响着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本文假设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有效的词汇输入、吸收和巩固的学习策略,并在学生中对此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与假设基本相符。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2010年02期 v.21;No.68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广外大学科建设

  • 艺术学院简介

    <正>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成立于2005年5月,其前身为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艺术教研室。学院集专业教学、艺术表演、创作设计与社会实践于一体,依托

    2010年02期 v.21;No.68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广外大学术专著


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英文名称: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创刊时间:1990

出版周期:双月刊(单月30日出版)

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编辑出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编辑部

编委会主任: 石佑启

主 编: 孙毅

国内刊号:CN44-1554/Z

国际刊号:ISSN 1672-0962

访问量:55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