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大学人

  • 陈桐生教授简介

    <正>陈桐生,男,1955年10月出生于安徽桐城,文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讲授《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中国诗学》等课程。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重点研究

    2009年06期 v.20;No.66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学术论坛[18]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

  • 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刘文革;

    计量经济史研究在中国开展的时间只有10年左右,但形成了一个高水平的研究群体、有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本文扼要地回顾和评介了10年来的研究成果,并从后续研究人才、研究机构和学术园地三个方面对今后的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做了展望。

    2009年06期 v.20;No.66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近代中国股票市场研究文献的述评与展望

    陈昭;刘巍;

    对近代中国股票市场研究的文献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对企业和行业的研究;对交易中介的研究;对市场制度的研究;对交易行情的研究;对近代股票市场产生原因、发展演变规律的研究。上述研究范围宽泛,史料丰富,资料全面。借鉴上述研究可以总结出近代股票市场问题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融资现代化的渐进过程与规律,弄清"传统内源融资(自我积攒)——传统外源融资(亲友圈融资)——现代融资(资本市场融资)"的严谨过程,估算各时点上现代融资占融资总额的比重,从而对中国资本市场现代化进程做一数量化的描述和经济学逻辑的解释。研究清楚近代中国的融资现代化机制,就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近代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和周期波动,是有重大学术价值的。

    2009年06期 v.20;No.66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与流动性过剩——1952~1993年英国经济发展史分析

    梁立俊;

    1952~1993年英国经济发展史表明: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指数的影响程度是货币流通速度对物价指数影响程度的3倍;适度的货币供应有利于经济增长,扩张性(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仅能助推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而无益于经济增长;流动性过剩造成的经济过热的滞涨现象是经济衰退前的信号,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是全球经济衰退和经济危机发生的前兆。

    2009年06期 v.20;No.66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 1960~2005年日本外汇储备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郝雁;杨子江;

    以开放条件下IS-LM模型为依据,对日本外汇储备变动对其货币供给量和GDP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1960~2005年日本外汇储备的增加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较小,进而对GDP影响较小。其根源在于日本购入外汇储备日元资金的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的债券融资,而非日本银行的货币投放。

    2009年06期 v.20;No.66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经济与管理

  • 金融海啸背景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中国产业政策的选择

    李晓峰;任靖楠;

    本文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综合产业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知识,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中韩两国的贸易现状。在此基础上,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在考虑美国和日本的贸易影响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福利效应,所得到的结论为: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后会使中韩两国各自的总福利效应有所增加,会使美日两国各自的总福利效应有所下降。中国增加82.91亿美元;韩国总福利增加121.12亿美元;美国总福利减少209.93亿美元;日本的总福利下降72.6亿美元,各国的净福利变化分别占其2007年GDP的0.253%、1.249%、0.152%和0.167%。最后,根据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福利效应分析结果给出了中国在自由贸易区内的产业政策建议。

    2009年06期 v.20;No.66 28-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 企业投资与企业流动性关系的行业差异性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袁申国;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上市公司不同行业的企业投资对流动性敏感程度的差异性。文章利用1998—2007年的年度数据,使用FGLS估计方法,详细分析了11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与企业的流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行业的企业投资对流动性敏感程度具有明显的行业差异。11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性变量之间都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流动资产投资与现金流量之间却存在正、负两种相关关系,并且各行业的企业投资对流动性敏感系数大小显著不同。

    2009年06期 v.20;No.66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句域的对称性与动词补语并移假设

    程杰;

    "动词补语并移假设"能够统一地解释双宾结构和与格结构中句域的不对称现象,也能解释与格转移结构、外置结构和倒装结构中的句域对称现象。在这几类结构的推导过程中,Spec-VP位置的成分与VP-Comp位置的成分会构成两种结构关系:在基础生成的结构中,前者单向成分统制后者;但在动词补语并移发生后,后者单向成分统制前者。因此,两个结构位置上的成分之辖域可能互相涵盖,产生对称现象。这种解释的可行性进一步表明了"动词补语并移假设"的合理性。

    2009年06期 v.20;No.66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日语书信中的拒绝策略及其语用功能——以针对请求的拒绝行为为例

    陈访泽;刘珏;

    日语拒绝行为的构成分为核心拒绝语、辅助拒绝语、修饰语。书信中针对请求的拒绝行为多表现出"确认交际前提/确认双方关系+核心拒绝语+辅助拒绝语"的话语结构。日语书信中常用的拒绝策略大致具有两种交际意图,一种是拒绝的交际意图,可分为"直白型"、"辩解型"和"请求理解型"3种拒绝策略;另一种交际意图是维系人际关系,可分为"展望未来型"、"遗憾型"和"道歉型"3种拒绝策略。

    2009年06期 v.20;No.66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汉语委婉语理解中的语用充实

    刘平;刘会英;

    委婉语体现了语言表达间接、温和和含糊等特点,表现了语言使用中的面子、礼貌等语用功能。本文从语用认知的视角,在语用充实的概念框架下,分析了汉语委婉语和所替代的本体事物之间概念范畴变化的几种类型,认为委婉语的理解是一个在语境因素制约下的语用充实过程。

    2009年06期 v.20;No.66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拟声词与语言符号的相对任意性——兼与裴文先生商榷

    薛宁地;

    裴文先生认为语言符号在音响形象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中存在绝对的任意性。这是对索绪尔理论的误解。裴先生认为拟声词不仅没有削弱语言符号任意性这一根本命题,反而进一步反证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也是错误的。索绪尔关于拟声词的数目很少并且不是语言系统的有机成分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只具有相对的正确性,并非绝对的真理。拟声词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完全任意的。

    2009年06期 v.20;No.66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文学与文化

  • 权力中的诗人——从“嵇康之死”谈起

    何光顺;

    诗人的非正常死亡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重要话题。本文以魏晋诗人嵇康被杀害的个案为切入点,分析其中隐藏的多重冲突:一是个体生命权力和政治权力的冲突;二是老庄自然思想和经学名教话语的冲突;三是新兴世族力量与传统皇权力量的冲突。这多重冲突是魏末晋初中国皇权政治向世族政治转型的集中体现。世族诗人崇尚自由和皇权政治独裁的矛盾,是嵇康之死的最内在原因。在皇权和世族力量相持不下的多元权力格局中,魏晋世族诗人展现的正是超越现成政治权力的自由精神和生命境界。此种精神境界在专制皇权恢复和重固的唐宋时代以后,便逐渐趋于消隐。

    2009年06期 v.20;No.66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从诗性思维角度谈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

    葛鑫;

    金圣叹在对《水浒传》进行评点时,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理论。在章法上,运用的是传统诗歌起、承、转、合的布局;在句法上,借用了诗歌对仗的理论,同时在对《水浒传》内容进行评点时,也对此进行了借鉴;在字法上,金圣叹认为《水浒传》讲究炼字。除此之外,中国传统诗歌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景反衬手法及讲究含蓄、虚实结合的特点和强调劝戒讽谏的功能对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也有影响。

    2009年06期 v.20;No.66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美剧《六人行》的跨文化接受研究——大学生解读《六人行》案例分析

    李丽颖;

    本研究使用焦点小组访谈的方法,研究具体情境下,中国的大学生受众对美国情景喜剧《六人行》的具体接受和解读状况。研究发现了作为青少年群体重要组成部分的精英大学生解读异文化信息的主要特征,和具有代表性的三类解码模式。在深入探讨影响这些解码模式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大学生对异文化信息的审美和批判能力,即国际媒介素养水平。本文是对上述研究的研究过程和研究发现的总结。

    2009年06期 v.20;No.66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翻译学

  • 关于科学实践观与翻译主体间性——也谈应用(旅游)翻译实践能力与专业评价能力

    曾利沙;

    应用(旅游)翻译专业实践能力或评价能力是相对的,主体的实践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任何主体都不可能"经常或始终达到或处于‘完美的状况’";实践或评价能力的提高是个积累的过程,专业和非专业翻译实践者也需要不断相互交流;科学实践观强调主体间性的实践,允许"试错",要求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对复杂的客观对象的普遍原理性或规律性认识,以期群体性的社会实践逐渐达到理想的状况。

    2009年06期 v.20;No.66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 对勒菲弗尔“改写论”的误读

    黄德先;杜小军;

    勒菲弗尔作为翻译操控学派的旗手,其"改写论"是翻译研究文化转向最直接的理论基础。"翻译是对原文的一种改写"得到翻译研究学者的广泛认同。国内学者对"改写论"也存在一些误读,把作为一种文学理论和文学翻译理论的"改写论"误用为应用翻译理论,把无意识的改写看成有意识的主体行为,并把它夸大为翻译的本质。对这些观念的澄清有助于更好地描述翻译事实,解释翻译现象。

    2009年06期 v.20;No.66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新闻与传播学

  • 重新解读英国广播公司——英国政府对媒体管控之透视

    史亭玉;何洪亮;

    英国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干预广播电视媒体的各项活动。英国的广播电视媒体不仅受到国内多达50余种立法对媒体自由的限制,还受到《广播法》及各项内部监管法规的约束。BBC还受到BBC《制片人守则》的约束。文章分析了BBC作为半国家电视台的历史和其历史上最大的政治风波:赫顿事件,并展望了BBC的未来十年道路。

    2009年06期 v.20;No.66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地方报纸国际新闻对比分析——现状与对策

    唐佳梅;

    本文选取全国各地9份地方报纸国际新闻,从新闻来源、议程设置、报道风格、编辑技巧四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分析地方报纸国际新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议程设置本地化、报道风格差异化、新闻编辑创新化三个方面对地方报纸国际新闻的发展提出策略建议。

    2009年06期 v.20;No.66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高等教育研究

  • 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张余华;

    本文对我国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高等教育现状及工商管理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介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经验。

    2009年06期 v.20;No.66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普通本科院校报关实务教学中的困境与化解之道

    陈龙江;

    普通本科院校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在教学目标、教材选择、课时分配、实训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困境,教学效果未能令人满意。要化解以上困境,需找准学校和专业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组织专家和业内人士共同修订课程教学计划;加强师资建设,引入企业兼职教师;加快校内外实验和实习基地建设。

    2009年06期 v.20;No.66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再探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词典使用

    李子容;

    通过一份调查问卷,文章考察了我国一所高校英语专业二年级本科生词典运用习惯、态度以及课内外阅读与写作不同词典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经常使用词典,从词典载体和语言种类看,学生在课内外阅读和写作中所用词典类别都有显著意义的差别:阅读时比写作时用词典多,课外比课内多;电脑/在线词典多在课外用,掌上电子词典则课内用得多;大部分学生习惯用双解词典,少用英英词典。

    2009年06期 v.20;No.66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 坚持外语特色 培养实用型外语人才

    《广东外语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调查》课题组;张坚;

    非外语类院校,面对广东外向型经济,怎样培养实用型外语人才?《广东外语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调查》课题组通过校内外社会调查研究,对广东培正学院英语强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分析,得出应坚持特色教学、坚持"强化英语教学模式"的结论,同时对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2009年06期 v.20;No.66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 社会工作实习教学模式探讨——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为例

    刘春燕;李丹;

    社会工作的实习教学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手段,一直以来倍受专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分析和反思了现阶段我国社会工作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工作专业的实务性特征入手,立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实践,探讨了基于社情、校情、生情三维立体社会工作实习教学模式的建构。

    2009年06期 v.20;No.66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广外大学科建设

  • 客家文化研究所简介

    <正>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以海内外客家为研究对象,以客家方言和客家文学为研究重点,人员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中青年教师,曾经致力于台港澳暨海外客家文

    2009年06期 v.20;No.66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广外大学术专著


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英文名称: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创刊时间:1990

出版周期:双月刊(单月30日出版)

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编辑出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编辑部

编委会主任: 石佑启

主 编: 孙毅

国内刊号:CN44-1554/Z

国际刊号:ISSN 1672-0962

访问量:57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