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大学人

  • 蔡镇顺教授简介

    <正>蔡镇顺,广东汕头人,1956年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1987-1992年在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庭工作,参与审理马来西亚橡胶所有权案、瑞士工业资源公司

    2009年04期 v.20;No.6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学术论坛[16]政治理论与公共管理

  • 建国前后毛泽东反腐防腐思想对当代反腐预警机制构建的启示

    张同新;周苏玉;

    建国前后,毛泽东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对夺取政权后如何搞好执政党的建设,预防腐败的滋长蔓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为中国共产党的反腐保廉工作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主要有:教育为先,思想反腐为治本之策;人民主体,群众监督是关键手段;惩防并重,大案要案做长鸣警钟;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反腐预警机制等。毛泽东的反腐防腐思想,对于我们建立健全惩防腐败体系这项系统工程,仍然具有非常现实的借鉴意义。

    2009年04期 v.20;No.6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中国独特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机制:现状、问题与改革

    杨龙;王达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机制,即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非利益集团政治。这种利益表达和综合机制不仅发挥民众表达利益要求的功能,而且有助于维护中国的社会稳定。但这种利益表达和综合机制也存在着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利益表达和综合机制仍然是一项重要任务。

    2009年04期 v.20;No.64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论提升中国对外国家亲和力

    詹文都;冯娟;

    中国对外国家亲和力是中国体现在外国国民心目中综合评价的整体亲和形象,同时也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投射出的软实力。然而,综观当前中国对外国家亲和力的现状,中国依然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认真研究和不断提升中国的国家亲和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2009年04期 v.20;No.64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新公共管理与中国行政改革

    彭未名;丁辉霞;

    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行政理论和政府管理模式,为中国行政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并结合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行政系统的特殊情况,正确定位政府角色,创建规范、高效的阳光政府,利用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加速和完善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是新公共管理的借鉴意义之所在。

    2009年04期 v.20;No.64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聚焦大学生就业

  • 高校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与其济困育人功能的研究与实践

    许国彬;杨敏生;

    传统的高校勤工助学模式,由于其工作层次较低且多以劳务型岗位为主,学生往往消极对待,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而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勤工助学与济困育人有机结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业型勤工助学模式的成功实践,得到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充分肯定,被认为"在中国高校‘勤工助学济困育人’中起到示范的作用"。

    2009年04期 v.20;No.64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探析

    罗星;

    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原本艰难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部分毕业生就业时出现了焦虑恐慌、盲目屈就和攀比等心理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找准职业定位,主动出击,以良好的心态去努力实现顺利就业。

    2009年04期 v.20;No.64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可持续发展探究

    朱珍葶;

    文章从金融海啸给就业的冲击入手,分析影响作为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有效途径和方法的"就业指导课"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指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了如何保证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2009年04期 v.20;No.64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刍议大学生职业辅导体系之构建

    许俊浩;

    随着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不仅需要毕业前的就业指导,更需要得到全程化的职业辅导。要对大学生实施全程化的职业辅导,就要首先建立系统科学的职业辅导系统。本文探讨了职业辅导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转变传统观念、优化辅导方法以及建设大学生职业辅导师资队伍进行了探讨。

    2009年04期 v.20;No.64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经济与管理

  • 中国与欧盟外经贸发展的现状、趋势与对策研究

    杨碧云;易行健;

    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技术引进来源地,在中国外经贸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但欧盟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规模小、增速缓慢,欧盟对中国的FDI还有很大潜力。本文以中欧外经贸发展的现状为基础,从中欧贸易失衡、贸易摩擦日益增加、欧盟对中国投资偏少以及技术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等角度剖析了中欧外经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并对推进中欧经贸合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009年04期 v.20;No.64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金融海啸下再看广东发展模式及其创新

    朱建成;

    广东改革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要敢于打破禁区。广东发展模式具有开拓性、前瞻性、创新性。而敢为人先,大胆解放思想,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气魄,更是广东一直走在全国改革开放前列的原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东发展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先行先试,科学发展,才能使广东发展模式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009年04期 v.20;No.64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试探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在运输和订货环节的EDI实现模式

    陈欣;

    在我国推广EDI存在费用高,中小企业难以适应的问题。基于Internet的EDI成为新一代的EDI,降低了中小型外贸企业实施EDI的门槛。本文分析现有EDI技术及实施EDI所需的条件,结合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特点,推荐中小型外贸企业采用基于Email的Internet EDI。

    2009年04期 v.20;No.64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试论英美经贸报刊文章中隐喻的功能

    王丽军;

    在英美经贸报刊文章中,隐喻能够提升对经贸领域内的知识和现象的认知,为读者设置了一个不同的、全新的认知平台。隐喻既能使经贸的语言得到概括,也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同时还不断地丰富和扩充它的语言。隐喻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仍是它的修辞作用,它们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经贸类文章呈现出鲜活、新颖,甚至耐人寻味的特点,平添了不少文学的欣赏价值和专业的可读性。

    2009年04期 v.20;No.64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外语多媒体优化设计的认知语言学视角

    曾方本;

    本文试图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引入外语多媒体的设计当中:1.基本范畴成员或典型成员的"意象"具有"突显性",它们是最容易被感知、学习与记忆的对象,因此它们应成为外语多媒体情景背景表征形式的最佳选择;2.多媒体是文本与背景的整合体。图形背景理论认为,文本与情景背景要被明确地分离开来,关系模糊会导致感知障碍;3.音像的作用在于能够激活外语多媒体学习者的认知图式,从而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本文研究认为,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外语多媒体课件的优化设计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009年04期 v.20;No.64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英汉语篇中的词汇衔接与文本解读

    张碧;

    词汇衔接是语篇衔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为篇章的连贯提供了基础。词汇重复,近反义词、上下义词复现和词汇同现是英汉语篇构建的主要手段,在理解语篇的文体风格和交际意图、解读文本深层次信息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2009年04期 v.20;No.64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英语同义词的差异及其修辞功能

    徐义云;

    英语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同义词,但绝大多数同义词是部分同义词,或称为在意义上有同有异的近义词。同义词在基本意义上的一致性为彼此配合使用提供了条件。其差异性,又为词义和情感表达的精确化、多样化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在语言表达上,同义词具有独特的修辞作用。

    2009年04期 v.20;No.64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文学与文化

  • 外语学科知识谱系学考辨

    吴宗杰;

    本文采用福柯谱系学的历史研究方法,考察在当今中国外语作为一种知识对象的产生过程。通过追寻晚清、民国到建国以来沉淀下来的各种话语碎片,即一系列偶发事件、变异、错误和不连贯的突变所形成的当下话语,文章展示一种知识空间、认识框架是如何被想象和构建出来,并产生了今天外语作为一门学科和一种认知对象。支配这一学科的共识是在过去一百多年里发生的三次话语突变中产生,即外语作为西学、文学和语言基本功。这些突变导致外语教育逐渐失去其中国文化身份,割断了语言与思想、价值判断和文化归属的联系,最终造成当今的外语教学不再是通过语言去认识世界,而是让语言成为一种证明自己存在的游戏。

    2009年04期 v.20;No.64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汉语“和字诀”成语浅析

    陈穗湘;

    本文以汉语"和字诀"成语作为切入点,探求中国"和谐"思想传统的深旨。全文共分三个部分,首先阐明"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本质,然后论述"和谐"观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最后剖析语言与文化之间犹如水乳交融的关系。

    2009年04期 v.20;No.64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人与蛇的纠葛

    李葛送;李菊;

    在西方艺术中,蛇意象大都是狡猾、邪恶的,其原型是《圣经》里的撒旦。对艺术中的蛇意象研究,个案颇多,还没有人追问蛇意象为何频频出现在艺术中。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可以发现,艺术家所创造的这符号背后是人类远古记忆和族类体验,是人类飘忽不定的梦和沉郁深邃的童年无意识灵思。蛇意象的流变是人类原欲文明与禁欲文明冲突融合的历程。因为蛇与人类的欲望相连,所以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澄明总离不开蛇意象。

    2009年04期 v.20;No.64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新闻学

  • 关于知情权的权利属性辨析

    林爱珺;

    在理论界,知情权是一个受人尊重而性质又比较模糊的概念。笔者考察了关于知情权权利属性的学术纷争,尝试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知情权是兼具自由权与社会权属性的宪法性权利。

    2009年04期 v.20;No.64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新闻传播学术视野中的专业主义论争

    侯迎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改革与新闻事业的发展可以看作是新闻业逐步践行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过程。本文通过梳理国内新闻传播学术界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引介与研究,归纳出国内学者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几种研究取向,并对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新闻改革进程中的指导意义与积极作用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进程中的前景。

    2009年04期 v.20;No.64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如何识别英文报刊的目标读者

    王海;

    与广播媒介比较而言,报刊的比较优势在于其目标读者、市场和内容的细分化。在众多的英文报刊中,读者如何识别不同定位的英文报刊的目标读者,就成为全球化时代中国读者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从Logo、标题和版面标识,报刊诉求目标读者的策略,创造"预设"读者价值观体系等三个层面论述了如何识别英文报刊目标读者的话题。

    2009年04期 v.20;No.64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翻译学

  • 得意岂能忘形——从《傲慢与偏见》的两种译文看文学翻译中主位—信息结构之再现

    李明;

    翻译的本质属性乃语言之转换。语言是意义的系统,但意义通过语言形式再现出来。语言形式同意义犹如果皮与果肉,浑然天成。因此,翻译不仅要关注意义,还要关注形式,即"得意"不能"忘形"。语言形式可分四个层面,其中在语篇层面上的主位—信息结构对构建语篇意义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主位—信息结构理论,对张经浩和孙致礼翻译的《傲慢与偏见》两个汉译本片段的主位-信息结构进行对比发现,张译在主位选择上颇为随意,因而破坏了原文的信息结构,改变了原文的语篇意义,毁掉了原作的艺术价值。孙译则深谙原作语言形式所负载的语篇意义,对原作语言形式中的主位—信息结构予以充分再现,做到意之所到,形式不忘,最终的译文浑然天成。

    2009年04期 v.20;No.64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 “专题口译”课程的专题设置及语料选用

    詹成;

    本文通过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专题口译"课的课程设置、授课规划、教学内容、方式和效果的研究,结合口译课程中译员能力培养的理念和目标,对该课程的专题选取和语料使用进行描述和分析,试图就此总结出能够普遍应用于高校专题口译教学中的原则和方法。

    2009年04期 v.20;No.64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高等教育研究

  • 广州大学城外语教学资源共享的实践与探索

    董小麟;袁长青;刘晓霞;

    广州大学城自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推动下,教学资源共享初显成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积极探索在广州大学城实现外语教学资源共享的途径与方法,经过近四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校际合作办学输出外语教学资源、面向大学城全体学生开设外语特色课程、建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网站、成立语言学习与跨文化培训中心等四种外语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2009年04期 v.20;No.64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商务英语教学中课程设置的实验研究——以“经贸英语”和“国贸实务”关系为例

    周瑞琪;

    本文探讨开设商务英语类课程"经贸英语"是否有助于后期商务专业课"国贸实务"的学习。本实验的受试对象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级商务英语专业的113位学生。他们三年级上学期接受"实务"课程之前,实验组两个班(54人)已完成了"经贸英语"(学期课程),对照组两个班(59人)则没有学习该课程。我们发现两组的"实务"课成绩有显著差别;同时,问卷调查的结果也表明,前期课程"经贸英语"的学习在专业词汇层面以及实务背景知识层面为学生学习"实务"课程提供了帮助,提高了输入信息的可理解性,因而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高,信心更强,结果学习效率和成绩都更高。

    2009年04期 v.20;No.64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简论文学概论教学中接受者经验的引入

    何明星;

    在文学概论教学中注重将学生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讲解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时,诉诸学生的阅读经验,讲解文学理论的具体内容时,选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作品和生活事例,都可以使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文学概论的教学之中。这种对接受者经验的引入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即切身取譬和融情入理。

    2009年04期 v.20;No.64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写长法”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薛常明;何孙赋;蒋益群;

    本文从理论上评述了"写长法"的理念和优势,通过对基础教育阶段56名学生开展的为期两个学期的英语"写长法"教学实验,发现"写长法"不仅能增强学生英语写作的自信心,还能促进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适当调整后的"写长法"完全可以下移到基础教育阶段,并取得显著的实效,值得推广。

    2009年04期 v.20;No.64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广外大学科建设

  • 法学院硕士点简介

    <正>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现有国际法学、民商法学、国际关系学等3个硕士点,现有硕士生导师29人,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60人左右。1.科研实力。法学院具有一支科研能力强的硕士生导师队伍,2004-2008年,硕士生导师共获得科研立

    2009年04期 v.20;No.64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广外大学术专著


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英文名称: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创刊时间:1990

出版周期:双月刊(单月30日出版)

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编辑出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编辑部

编委会主任: 石佑启

主 编: 孙毅

国内刊号:CN44-1554/Z

国际刊号:ISSN 1672-0962

访问量:567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