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张宁,山东菏泽人,上海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曾长期供职于郑州大学,从事学术编辑和教学工作,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文艺学硕士点负责人,学校
外国资本是中国本土企业成长所需的重要资源,然而从争取优惠条件积极引入外资,到呼吁反垄断法规对抗外资并购,本土企业家经历了一个与外国资本既合作又对抗的过程。本文运用合作博弈的基本理论对"达能-娃哈哈"这一事件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掌握企业资源控制权是本土企业家对弈外资并购的合理策略选择。
企业教练被誉为本世纪最具革命性和效能的管理技术,已成为当今欧美企业界提高生产力的最新的管理方法之一。本文总结了教练的定义、内涵以及在教练实践中相关的模式、方法,并介绍了效果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工作满意感和工作绩效同为任何组织都必须关注的终极结果变量,二者间的关系向来是组织理论和管理实践中关注的焦点课题,但从未得出普遍认同的结论。本文从质化和量化两方面对工作满意感和工作绩效关系的研究进行了述评。质化评论包括有关工作满意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的各种观点,量化研究的评论介绍元分析有关二者相关大小的结论及有关调节二者关系的中介变量的研究,最后,对未来的有关工作满意感和工作绩效的关系的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建议。
我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建立和执行的货币政策是以盯住货币量为其主要特征。该货币政策框架基本上是有效的。但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此也遇上了一些问题:最终目标的模糊和多重目标之间的矛盾;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减弱,且不稳定;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不能很有效的调控。本文认为通过提高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独立性和责任要求,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有效引导公众预期,调整盯住货币量目标制为灵活盯住通胀制。
本文通过计算G-L指数对广东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测量,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1997年~2006年广东省进出口商品按HS分类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变化,分析了广东省进出口商品产业内的特点。最后对影响广东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因素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人均收入和规模经济对广东省产业内贸易有正的影响,而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则有负的影响的结论,并给出几点政策建议。
近几年,我国各个城市的商品房价格上涨较快,老百姓普遍抱怨买房困难。但是,对2001-2008年我国房价与收入比的统计研究发现,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在上述时间区间,我国各个阶层的房价收入比都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有所下降,居民收入上涨速度和房价上涨速度相当,或者略快。消费者买不起房子不是房价问题。通过对同期利率变化水平的研究证明,在按揭买房的模式下,利率上涨对消费者的影响非常大,消费者买不起房的重要原因是按揭利率上涨所致。鉴于此,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应该在控制房价的同时,重视利率政策。
本文以内地民营女企业家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内地民营女企业家管理风格的类型,并结合个性特征和社会角色理论分析了影响民营女企业家管理风格的因素。最后,提出几点改善民营女企业家管理能力和绩效的建议。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是从需求角度来解释影响国家间贸易额大小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影响不同国家之间贸易格局的主要因素是国内需求特征,因此各国应该与具有相似需求的国家存在大量贸易额。本文运用数理模型,对2007年中国的国别贸易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借以检验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是否偏离了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实证检验结果表明2007年中国外贸国别结构与需求相似理论相吻合。
经过20年的发展,东莞的台资企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出现了发展的瓶颈,形成了内部发展的阻碍。在人民币升值和全球经济遭遇金融海啸的背景下,外部条件也进一步恶化,使得东莞台资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分析东莞台资企业产业布局和特征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总结了新形势下东莞台资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机遇,然后通过转型路径的比较分析提出政府应该考虑的政策选择。最后,本文提出企业和政府应该共同打造的几个制度平台。
本文以Fairclough的话语与社会互动分析及vanDijk的社会认知分析为视角,对1993-2007《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外政策部分进行历时词汇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对外政策的话语构建是通过对不同类型词汇进行选择和协作使用来完成的:高频词和与中国对外政策基本原则相关的词汇充当了"话语秩序",限定了话语构建的边界;与世界重大事件及中国对外政策调整相关的词构成了"新话语";新老话语之间的竞争和互动最终形成了《报告》的对外政策话语。对外政策话语反映并参与建构社会现实;政策实践反过来(再)加强或(再)生产新的话语,改变"话语秩序"的界限。
本文旨在调查语言水平与习语类型对中国EFL学生理解英语习语的影响。本文结论是:语言水平与习语类型对学习者理解英语习语都有显著影响;其他影响英语习语理解的因素包括:习语的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之间的联系、与母语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习语涉及到的不同的心理意象等。
俄语体育新闻是听力理解的难点,也是专业八级考试尚未出现的考察内容。本文对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语言和非语言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上述原因,探讨解决体育新闻听力理解障碍的思路。
汉语话题结构的研究视角多样,结论各异。戴曼纯在Chomsky最简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广义左向合并原则来统一附加操作,指出附加语在句中的位置不是由移动产生,而是自右向左在D、C、B、A四个位置合并。本文在该理论模式的基础上,提出话题结构的广义左向合并模式,认为汉语话题也可以从上述四个位置合并,并从三个方面为该假设提供了证据。另一方面,句法操作必须付出代价,话题在各个位置合并需要付出的句法代价不同,话题性程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D位置话题合并相对代价最小,话题性程度最高;A位置话题合并代价最大,话题性程度最低;C、B位置话题合并的句法代价及其话题性程度则介于两者之间。本研究旨在为汉语话题结构做出一种更系统、更充分的解释。
在先秦著作以至两汉理论性著作中,《管子》的和谐思想最丰富。《晏子春秋》的辩证性和谐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历史影响。《管》《晏》较好地综合了儒、道、墨、法、兵、阴阳家的和谐学说。《管》《晏》和谐思想可以丰富与完善当代中国和谐政治建设的基本理论,对揭示当代和谐政治建设的理论核心,明确建设和谐政治的基本问题和基本途径,完善发展当代和谐政治建设的战略都有启示作用。《管》《晏》使我们认识到,实践于当代中国的和谐政治,应该是包容差异、正视矛盾、欢迎批评和吸纳不同意见的政治;政治行为的诚信是官民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和谐政治建设需要思想道德教育的协同,需要协调贫富差距。
评论家们对《黑暗的心脏》的主题有着多种不同的解读。本文将分析该小说中复义叙事策略。在《黑暗的心脏》中,作者采用了有多种类型特点的故事原型;通过叙述分层,作者构建了一个中空的核心叙述层并引入了观点不同的外层叙述者;在构建文本时,作者对叙述时间作了创新处理;作者创造性地塑造了人物,让其看似自相矛盾而却非常真实。
本文阐述了俄语缩略语积极化过程产生的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原因,分析了俄语新缩略语的语义及修辞特征和俄语缩略语积极化过程的典型特点和发展趋势。
卡夫卡的孤独带有强烈的悖谬色彩,畏惧孤独但又追求孤独,在孤独中痛苦。卡夫卡悖谬性的孤独体验对中国先锋小说作家具有启悟意义,在独醒的孤独,在孤独中痛苦,成为对抗现实的一种有力的存在方式。
李金发的诗歌中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即频频出现"黑夜"意象。在对"黑夜"意象的建构中,彰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和人生情爱的独特感受,透露了作者复杂矛盾的思想,"黑夜"成了李金发心灵的庇护所。从整个文学史看,透过李金发"黑夜"意象的表面现象,可以看到他有一种"黑夜"意识,这是他进行社会现实审视和自我反省的一种方式。
经济因素影响着新闻选择。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从逻辑方式层面看,商业化逻辑介入新闻选择标准;从业务技术层面来看,经济因素影响到新闻题材选择、新闻分布及报道方式选择等操作过程。新闻具有商品属性,经济因素向新闻业的渗透不可避免。但新闻的首要功能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能,如果媒介成为一种只为赚钱而存在的工具,那么它的社会价值就不复存在,并极有可能为社会带来灾难。
社会转型的作用不仅在于政治和经济领域,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闻报道观念、机制和形态同样具有巨大的影响。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视角梳理了中国人物报道观念嬗变的制度性原因,对媒介选择、受众认同和传播技术发展等影响人物报道取向的相关性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目的在于揭示出社会转型背景下当代正面人物宣传报道的变革趋势。
新闻摄影作为一种运用摄影手段对新闻事件予以形象再现并附有扼要文字说明的信息传播方式,乃是大众媒体时代具有深刻典型意义的信息传播媒介。本文在借鉴斯图尔特·霍尔表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新闻摄影表征系统一说,指出新闻摄影区别于其他媒介的独特性在于其兼容了图片与文字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征系统,并初步勾勒了这两个表征系统产制意义的过程。
本世纪以来,任务型教学法在我国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任务型教学法是针对语言学习提出的教学方法,它是否能够使用于知识性课程,仍有待探讨。为了检验任务型教学法在知识性课程中的适用性,我们在《英语国家概况》课程中进行了一项任务型教学法实践研究。研究结果证明,与传统的讲授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该门课程的学习效率,促进他们的学习行为发生积极的变化,并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由于研究本身的局限性,我们希望今后能在非语言类知识性课程中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检验,为知识性课堂教学探讨新的途径。
虚实论是我国传统美学中的重要论说。本文将虚实论运用于高级英语教学,从化实为虚、化虚为实、虚实相生三大维度研讨了高级英语课文中的语言特点与写作技艺,旨在帮助师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技艺与分析鉴赏水平,并对目前占绝对主导的语言学教学方法做出有益的补充。
研究表明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得到提高,而且不同的教学方法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英语语用能力测试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但目前已研究出的几种测试方法都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文就我国大学英语语用能力的教学和测试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看法。
本研究以外语需求理论为依据,调查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主要包括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要求,以及学生要求达到的英语水平即学习目标。运用问卷收集原始数据,利用SPSS15.0统计数据。本研究主要证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考试,因此,他们的学习动力是短期的,学习是比较被动的;另一方面,学生不认同传统的教学方式,希望加强口语训练,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愿意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本研究给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重要启示。
作为英语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英美报刊课需要明确的定位与目标。在此基础上,该课程在教学理念与方法上既应遵循阅读课的普适规律,更应考虑其新闻文体的特质以及课程自身特点。在当今数字时代,新闻时效性与读者相关性决定了该课程的网络化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正>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华文化传承与推广研究中心,是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其前身是成立于2005年的中国语言文
<正>《春秋辞令研究》是陈彦辉博士撰写的先秦语言与文体研究的学术专著,是我校青年项目的最终成果,被中华书局列入"中华文史新刊"系列丛书,中华书局
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英文名称: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创刊时间:1990
出版周期:双月刊(单月30日出版)
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编辑出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编辑部
编委会主任: 石佑启
主 编: 孙毅
国内刊号:CN44-1554/Z
国际刊号:ISSN 1672-0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