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唐小松,湖南安仁县人,1966年生,先后在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求学,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法学硕士和国际关系学博士学位。1992年在湖南省旅游局旅游开发总公司的口译招聘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该公司聘
文学的"他化"就是被他人"化",或向他人学习。而"化他"则相反。"他化"与"化他"常受国力的影响,也常受政治的影响,还会受宗教的影响。文学的"他化"与"化他"还常有空间上的不确定性和时间上的落差。在当今已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他化"变得容易了,而"化他"更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化他"要以好的形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站在"我者"的立场上以推己及人的思想方法关照对象世界。庄子则站在"他者"的立场,认为对象世界的本质属性不同,因此没有同一的尺度,只能认同对象世界的合理性。面对当代社会的很多矛盾,怎样求同存异,逐步走向融合、大同,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讲故事,是庄子和尼采阐明思想的途径,实质上是哲学他化的具体呈现。非专制的社会背景让庄子和尼采成为故事的自由创造者,而重温情感的需要让讲故事成为他们必然的选择,合逻辑与超现实的统一则是他们讲述的故事中所共有的魅力。庄子和尼采让讲故事不再是单纯的消遣,而是窥探宇宙大天地的一把钥匙,也是哲学他化的一个标本。
哲理小说是法国启蒙时期独有的文学样式。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作家以启蒙时代的哲学精神改造了过去被视为低级体裁的小说文体,在哲学与文学之间建立了深刻的联系,从而实现了文学内部的他化转移。尽管现代小说的时空概念、美学原则、叙事方法尚未确立,但哲理小说直面社会现实,思考风俗、政治、道德、信仰等领域的重大问题,提升了小说的视野境界、思想深度、批判精神,为小说文体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近现代以来,号称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思想和行为,对文学的渗透也达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科学技术积极健康的作用和唯科技主义对人类生活的异化,都明显地在文学、特别是法国现代派文学中体现出来。科技能否驯化文学,科技化境域中的文学与科技的多重互动关系,尤其是文学的科技化趋势是本文集中探索的焦点。它切入的是文学、诗学和比较文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从西语研究的角度,谈古诗词翻译。中国诗词中国人要译,不应完全靠外国人。许渊冲提出的三美,作为翻译标准,既做不到,也不应该。做不到,是由于诗在一定程度的不可译性。不应该,是因为三美不能概括所有诗词的特点。诗词翻译,最重要的是传达原著的思想感情,并在此基础上使译文有一定的音乐美。
翻译是跨语际、跨文化的信息交流活动。只要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发生跨文化的交流行为,就会涉及到对待不同文化间关系的伦理性问题。本文首先阐述翻译伦理研究的必要性,然后重点梳理和分析西方当代伦理思想的主要发展阶段,并详细分析其对几种译学研究范式发展的影响。我们认为翻译伦理研究应该以史为鉴,以伦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为参照,以便促进译学研究全面而深入的发展。
本文围绕权力和翻译的关系探究翻译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并试图证实这一假设:唐朝的佛经汉译表明翻译活动,特别是宗教文本的翻译,在翻译政策、译者和翻译策略方面受制于意识形态。通过揭示翻译文本生成中的操纵机制和政治动因,人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翻译,特别是宗教文本翻译的本质。翻译不是纯粹的语言交际活动,而是权力控制下源语和译语的对话。
在本文中,作者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要是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Effort Model),提出了一个关于同声传译中"预测"策略的过程模型,并进一步阐述了该过程模型对口译理论研究及教学实践的意义。
本文基于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和评价系统理论,对30篇报忧类商务英语信函进行了分类和研究,旨在揭示这类信函实现人际意义的语言手段。文章分别从词汇层面、句法层面和语篇层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报忧类商务英语信函呈现出特定的语言和语篇特点。最后文章从语域理论的话语基调角度分析了其存在的理据。
本文探讨了英汉语描写文在词汇层次的差异。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对语法和修辞的观点的不同,英语更倾向使用意义确定的词汇,尽量避免使用同义反复,同时把词汇重复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来区别对待。但是,汉语描写文中多使用意义模糊的词汇,把同义反复以及词汇重复作为语言常规来对待。
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存在许多对于中国神话的挪用和改写现象,不明就里的评论者往往会想当然地将其与华裔美国作家的"中国性"联系起来,不仅如此,评论者还将此现象与美国华裔作家的文化身份或文化认同联系起来。本文在分析汤婷婷和赵健秀的一些作品的基础上,试图揭示这些美国华裔作家在创造性地运用这些中国文化元素的过程中,不仅将其在美国文化语境中的意识形态无意地读进了他们的作品,从而使其文本指向他们文化身份中"美国性"的一面,而且在挪用改写中还渗透了他们对于美国种族歧视观念和实践的批判。他们独特的华裔美国文化身份内涵也因此在中国神话的"误读"中得以间接地呈现。
鲁迅创造性地接受了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这不但体现在其思想体系中,也体现在其文学创作中,而对此近几年学界的关注稍弱,更多的论述是集中在思想影响方面。《药》是鲁迅早期小说创作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试图以之为中心,观照鲁迅早期小说创作对无政府主义,尤其是个人无政府主义的创造性吸收及超越。
诗歌以高度凝结的语言表达着人们的喜怒哀乐,用其特有的节奏与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本文通过初步研究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在体裁形式、价值取向的不同,进一步探求中西方诗歌的异同。诗歌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更是一个民族情怀的体现。因此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也就是民族情怀必定制约诗人们的情怀,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极大,因而诗人们的情怀也大不相同。
随着武术被列为2008年奥运会的特设项目,其发展前景便再次引起了国人的极大关注。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标识,武术表征着厚重的"中国性"。但在日益加剧的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强势话语逐渐实现了对武术的"混化认同",武术也凸显出某种程度的主动趋附。结果,其作为文化话语的实体机制和社会活动基础被无形淡化,同样其话语阐释的丰富性和有效性也随之弱化。这一切主要体现在指涉系统的"延异"、价值内涵的"脱域"及经济话语的"殖民"等三个方面。在"世界性系统"的空间中,武术在面对强势文化支配时应采取"抗衡"的文化策略,其本质是在西方殖民论述中展现出一种"情景化"的"重新发声",惟有如此它才能承续其特有的文化逻辑,进而在全球范围内主导一种新颖的文化存在形式。
中国加入WTO以来,一直致力于让更多的国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通过中国不断的外交努力,至2007年3月止已经有69个国家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西方国家仍以种种原因拒绝承认。本文在着重分析美国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原因后对症下药,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论证美国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可行性。
美国自1938年国务院文化关系司成立后其文化外交才由政府主导,这时中国正遭遇日本全面的侵略。基于其自身东亚利益的需要,美国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文化上向中国提供援助,尤其是"中国项目"成立后,美国向中国不仅输出科技文教图书、大量吸收中国留学生、签订"富布赖特协议",甚至还与中共控制区尝试文化接触。美国的文化行为对处于极端困难的中国是重要的精神支持,同时也体现其为建立美中同盟关系做好心理与文化准备的战略意图。
政府创新有外延和内涵之分,政府创新的内涵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人员创新和操作创新,文章基于这四个维度对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寻绎实现政府理念从统治、管理向服务的转变、政府职能的服务化、行政人格的养成与保持以及"电子民主"的路径。
我国农民可用地面积由于所在地域不同,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不同地域的农民会采取不同的谋生手段,他们的资金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建设新农村,要根据不同地域农民的资金需求,分别给予不同的农村金融支持。在农用地比较充足的地区,要大力扶持现代化农业,加大政府补贴和政策性投入;而在农用地比较不充足的地区,则要大力支持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扩大县级分行相对自由的借贷权限,组建乡镇银行。
本文运用Hofstede的文化分类模型(culture dimension model)理论分析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进而比较中国企业联想集团和美国企业IBM之间企业文化的差异,由此论述联想集团收购IBMPC业务文化融合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不重视学术史概述是学术论文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本文通过统计、调查访谈,剖析其原因,认为:不论何种原因,忽视论文中的学术史概述,实际上是中断了学术传承,不仅难以证明论文的原创性和学术价值,影响高档次学术期刊的刊用,而且违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
中国的电视新闻报道正面临着改革的十字路口,一些电视台,特别是地方电视台也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拟以广州电视台的《新闻日日睇》节目为例,对其进行剖析,希望探讨电视新闻节目的一些改革路子。
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三大特征。国际化不仅是外语类大学发展的口号,而且已经成为一项具体的实践。本文在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涵义与发展动因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大学国际化的内容、策略与评价指标体系。
名篇赏析对于古代文学教学意义重大。名篇的产生,与创作主体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由特殊的事件所触发的特定情感关系至为密切。因此,探讨名篇产生的具体背景,将其置于具体的历史时空背景之中,对于准确而深入地理解作品,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本文对比了后大学英语时代我国香港和内地高校面向在校大学生开设的英语课程的设置情况。对比发现,在该门课程开设数量、种类、师资和研究支持等方面内地都较香港落后。笔者建议我国国内高校可以从加强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实行大学英语课程完全选、免修制度,建立优质大学英语课程超市的途径来应对。
<正>该书作者克里斯托弗·希尔(Christopher Hill)原为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学系主任,曾担任英国国际问题研究会主席,2004年开始任剑桥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希尔教授长期从事对外政策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耗时
<正>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三十年以来,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始终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创造了中国经济和平崛起的奇迹。胡锦涛主席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对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我们要对改革开放进行系统回顾总结,以生动的
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英文名称: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创刊时间:1990
出版周期:双月刊(单月30日出版)
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编辑出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编辑部
编委会主任: 石佑启
主 编: 孙毅
国内刊号:CN44-1554/Z
国际刊号:ISSN 1672-0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