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5] 专家论“口译”

  • 专业口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仲伟合;

    作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口译实践与专业口译教学的经验,探讨专业口译教学的原则、内容及专业口译教学方法。作者认为口译是技术也是艺术,在此定义下,论文讨论了一个专业译员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即KI=KL+EK+S(P+AP)。在此公式中,KI=Knowledge Required for an Interpreter(译员应该掌握的知识);KL=Knowledge for Language(双语知识版块);EK=Encyclopedic Knowledge(百科知识),(SP+AP)=Professional Interpreting Skills and Artistic Presentation Skills即,技能版块=职业口译技能——包括记忆、笔记、信息综述与重组、译前准备等,艺术表达技能——即以科学的手段、艺术性地完成口译过程的技能,如口译的应对策略就属于艺术技能的范畴。因此,作者认为专业化的口译训练应该遵循“技能性、实践性、理论性、阶段性”等原则,在口译训练中以“技能性”教学为核心,循序渐进地介绍交替传译、同声传译等的口译技能。作者还介绍了专业口译训练中的“八化”建设,即“课程立体化、内容系统化、练习真实化、学生中心化、教材多元化、技巧全面化、教师精英化、目标职业化”。

    2007年03期 No.51 5-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口译培训的定位与专业建设

    刘和平;

    本文从中国口译市场现状和需求出发,根据职业化对译员的要求,将口译教学培养对象定位为四个层次,即职业会议口译人才、职业口译人才、交替传译口译人才、旅游和联络口译人员。本文并就不同层次口译教学大纲的制定原则、内容和方法进行探讨,提出逐渐在中国实现系统化职业口译培训目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07年03期 No.51 8-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 口译职业化带来的口译专业化

    柴明颎;

    本文通过对现代口译历史的回顾和对职业口译特点的总结,阐述口译教学专业化的观点以及口译研究专业化的意义。

    2007年03期 No.51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同声传译课程设计的评价与再设计

    任文;胡敏霞;

    本文概略性地介绍了中国大陆各主要高校开设的同声传译课程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并以四川大学为个案研究,详细评价分析了川大同声传译课程的设计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培训内容,提出同声传译课程再设计所需的“工具箱”,供大家参考和批评,希望能为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同传教学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思路。

    2007年03期 No.51 15-1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翻译学

  • 书名翻译:忠实性与连贯性——以The Feminine Mystique的中文翻译为例

    庞琴;戴桂玉;

    标题翻译的根本原则是忠实与连贯。本文以The Feminine Mystique的中文翻译为例说明其运用。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的The Feminine Mystique是女性主义经典之作。该书名目前最具有权威性的译法有:《女性的奥秘》和《女性迷思》。笔者认为此两种译法仍有商榷余地。如果遵循忠实(fidelity)和连贯(coherence)的翻译法则,从词义、词源和原书意义来深入解析“mystique”一词,该书名译为“女性气质的神话”或“家庭主妇的神话”较为合理。

    2007年03期 No.51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试论引文之别对学术研究的影响——从原文、源文、译文或准译文说起

    张锦文;

    学术研究中的引文有原文、源文、译文或准译文引文之别。在引进国外学术界的新说或者借用国外学者提出的学术观点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这些引文之间的差别。对其间的差别忽视或注意不够,对学术研究往往产生负面的影响。

    2007年03期 No.51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口译的“不在场效应论”与译员的临场应对

    侯阗;

    跨文化交际“效应论”给口译交际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依据。口译的效应论所关注的交际效果取决于译员临场对口译“在场”的和“不在场”的语境因素的综合把握和灵活应对。口译员对诸如智力机制、话语背景以及自己多重身份等“不在场”语境因素的疏忽往往使口译难以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因此,为了避免口译的“不在场效应”,译员应采取相应的临场应对策略。

    2007年03期 No.51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翻译研究中“主次颠倒”论的负面本质

    邵璐;

    对于外国翻译研究与翻译理论的引进工作,我们不仅要继续做下去,更要继续对其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消化和发挥,这样才能最终达到“洋为中用”的目的。本文从近期国内翻译研究出现的“主次颠倒”论谈起,指出这种言论的先天性谬误所在,认为中国翻译实践并未出现相关论者所谓的“贻误”;主张以发展、辩证、积极的眼光看待译论研究,尤其是对外来翻译理论的研究。文章以相关论点及相关论者的分析方法为个案,对目前译学界中出现的这种负面现象提出批评。

    2007年03期 No.51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名词性隐喻的认知科学理论

    唐世民;

    传统上,隐喻如My lawyer is a shark被当作隐性的比较:My lawyer is like a shark。以此为基础,Ortony(1979)的突显不平衡模型认为,隐喻涉及本体(my lawyer)和喻体(shark)突显特征的不平衡。当代认知科学对隐喻的研究中,两个主要模型正在相互竞争。结构映射模型认为,隐喻理解开始时,本体喻体两个概念做结构排列,随后是推论的方向性投射。特性赋予模型主张,隐喻是按照它表面形式理解的,本体被归类到一个喻体代表的上级范畴。本文评述了这几种模型,并把它们的发展追溯到Aristotle和Black的哲学思想。

    2007年03期 No.51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欧盟语言多元化现状、问题与对策

    王小海;

    欧盟一方面在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积极推动一体化,另一方面却在语言、文化等方面实行多元化。欧盟内部的多元语言机制既要顾及经济成本与沟通效率,还要凸显欧洲统一的精髓,即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因而无法避免地在语言使用原则与实践之间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本文主要探讨欧盟语言多元化的现状,剖析多元化语言机制引发的问题以及语言问题的本质,并对相关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2007年03期 No.51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英语学习词典中动物类词目词释义的改进

    夏立新;

    本文分析了现有英语学习词典对动物类词目词释义的不足,提出了构建释义模块的设想和具体步骤。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动物类词目词的释义模块,并运用该模块编写了两个释义样本。最后,总结了运用释义模块进行释义的优点,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007年03期 No.51 46-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听力微技能训练

    周海英;

    所谓“微技能”实际上就是人潜在的微妙的心理认知能力,它支配人的行动和思维,包括语言学习。许多学者对它的构成情况展开了分析。本文在“微技能”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汉语听力微技能训练的操作方法,对该领域研究提供实践验证。

    2007年03期 No.51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历史哲学与社会政治

  • 道德发展与和谐文化的伦理精神

    杨韶刚;

    当今时代的中国处在思想、文化和道德多元、多样和多变的时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时代的特点为基准,以人和社会的道德发展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刻地认识道德的本质属性和功能,把促进人和社会的道德发展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把形成社会的和谐文化作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外部推动力。通过长期的教育引导和创造性发展,形成一种和谐文化的伦理精神。

    2007年03期 No.51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我国公共伦理制度建设刍议

    邵任薇;

    公共伦理制度建设有其深刻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迫切性,且已成为世界各国公共伦理管理的普遍趋势。我国亦须加强公共伦理制度建设,为公务人员的公共行为提供硬性约束机制。本文认为,我国公共伦理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应该是:推进公共伦理制度的法律化,加强政务公开的制度建设,实行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和收入申报制度,构建公共伦理制度建设的专门机构。

    2007年03期 No.51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浅析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心理时间

    陈穗湘;

    普鲁斯特是突破传统创作手法的先锋,其作品《追忆似水年华》堪称世界文坛的不朽杰作。本文的宗旨是探讨普鲁斯特的心理时间。笔者首先分析普鲁斯特的心理时间观念形成的原因与理论基础,然后阐述心理时间是人的不自主回忆与感官的独特感觉偶合的产物,进而凸显心理时间在主宰小说的时空,以及在筑起“回忆的巨厦”中所起的非凡作用。

    2007年03期 No.51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从谚语浅析中意家庭观

    李晶;

    中国和意大利同为历史悠久的国家,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历史可以上溯至几千年之前,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早在古代就把两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中国人对于意大利却了解不多,甚至有不少误解,或者简单的把意大利和意大利人等同于其他的欧洲人或者美国人。本文着眼中国和意大利的家庭观,从谚语入手,进行比较,旨在帮助意大利语的学习,更多了解意大利文化,进而促进两国人民的交际交流。

    2007年03期 No.51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艺术探析

    刘宏;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歌以质朴清新、富含哲理见长,具有节奏明快、和谐流畅、抒情浓郁的特点。本文从古典与现代、现实与理想两个视角探析弗罗斯特的诗歌艺术,通过透视其口语化的诗词运用及传统的象征手法、黑色艺术和荒原意象的袭用,论述了弗罗斯特诗歌中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完美结合。

    2007年03期 No.51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从语言现象看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宿命论”思想——由её перенесло说开来……

    石树;

    俄语中的无人称句式是非常独特的,在句中没有行为发出者或者实际上的行为发出者,不用第一格表示。独特的句式反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在俄罗斯的民族性格中,“宿命论”思想非常突出,这种思想不仅体现在语言现象中,也体现在俄罗斯的文学作品和俄罗斯人的日常行为中。

    2007年03期 No.51 70-7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 民国时期采用章回体译述小说问题

    方开瑞;

    小说翻译中的译述习惯,不仅在晚清时期存在,在民国成立、甚至在新文化运动开始之后仍然盛行。特别是采用章回体译述小说的做法,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还很普遍。本文分析了几个具体的文本,旨在探讨采用章回体译述小说的弊端,并比较民国时期与晚清时期以章回体译述小说的不同做法,指出民国时期以章回体译述小说的做法既与中国的小说创作和翻译传统有关,也与当时的出版和读者等因素有关。

    2007年03期 No.51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经济学与管理学

  • 银行业集中度、竞争与稳定性研究

    陈伟光;李隽;

    随着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以及银行产权改革的全面展开,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和竞争格局都有所变化,这必将对银行稳定性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也使得我国银行业集中度、竞争与稳定性的关系更加紧密。近期国内外有大量文献讨论银行业集中度、竞争与稳定性的关系,虽然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都有待进一步展开,但某些观点对我国下一步深化银行业的改革有启示作用。

    2007年03期 No.51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绿色产品购买行为的外部性分析

    杨晓燕;

    本文运用经济学中的外部性原理,分析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行为的外部性表现形式和形成机制。并从功能价值、社会价值、情感价值、绿色价值和感知付出等五个消费者感知价值角度出发,为企业和政府补偿绿色消费行为的外部性提出营销沟通方面的策略建议。

    2007年03期 No.51 82-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我国出口贸易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深层原因

    何元贵;陈洁;

    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全球升级和中国加入WTO,我国的出口贸易频繁遭遇TBT,而我国所遭受的TBT大部分来自于美国、欧盟和日本。本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我国出口贸易遭受美欧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分两个层次作深入探讨。

    2007年03期 No.51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分税制财政体制:实践、问题与对策

    张金艳;蔡丽娟;

    分税制财政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相一致。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所出现的相关问题有悖于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本质,是没有完全彻底地构建分税制财政体制的结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采取相应对策,深化改革,建立科学和健全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2007年03期 No.51 89-9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高等教育研究

  • 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下的英语情态教学

    陈冬纯;

    本文根据教学语法的特点,从功能出发,试图在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下构建一个英语情态系统的教学体系。本体系包括三部分:一、英语情态的意义与功能;二、英语情态的形式;三、英语情态的选择与意义。通过构建本体系,笔者意图突出情态系统的人际功能,以弥补传统情态系统教学中单一注重表达形式的不足;体现情态意义与人际功能、情态形式三者的相互关系及其选择的意义,以强化学生的语用意识。

    2007年03期 No.51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 教师专业发展与外语师资培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董金伟;

    本文以国内外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按照“复合型英语教学师资”的培养目标,为学生从业后的长远专业发展考虑,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加以探讨。本专业课程设置采用学时与学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设置公共基础课(包括必修与选修)、专业模块课(必修与选修)和实践教学三大板块,兼顾学生语言能力、专业知识、专业思维和专业素质的综合发展。

    2007年03期 No.51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 韩国语阅读课趣味性探索

    金英姬;章翌;

    随着以语言沟通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探索的展开,韩国语阅读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步得以强调。本文指出增强阅读课趣味性作为一种有效阅读策略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试从阅读资料的选定、文化教育以及教师的教学设计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方案。

    2007年03期 No.51 100-102+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高等学校科研管理量化研究

    孙波;

    如何评估科研人员和科研工作的绩效,深化改革,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议题。本文拟对当前科研管理量化的做法,进行利弊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以促进高校科研健康有序地开展。

    2007年03期 No.51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评介与综述

广外大学科建设

  • 国际问题研究所

    <正>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是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的校级科研机构,设有所长1名,由法学院院长兼任。下设教育法制研究所、WTO法研究所、非政府

    2007年03期 No.51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广外大学人


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英文名称: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创刊时间:1990

出版周期:双月刊(单月30日出版)

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编辑出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编辑部

编委会主任: 石佑启

主 编: 孙毅

国内刊号:CN44-1554/Z

国际刊号:ISSN 1672-0962

访问量:567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