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栾栋;
文艺学系谱是对该学科刨根问底的寻思。艺文与文艺的字序、内涵及其演变的背景掩藏着学科征候群的根由。在中国文化史上,真正的根学术话题和元学科分类是“艺文志”。“艺文志”第一次将艺文整合,第一次将“志”的意义发挥透彻,第一次将艺文志三字合称,创造性地建立了根元式的学术格局和大人文的艺文术语。根学术是指文史哲互根,元学科是指科教文一家。这种特点不利于披坚执锐的进取,却有助于化感通变的和合。在学科林立且壁垒森严的当今文教体制下,应提倡文史哲沟通中的化感通变和艺文志隐秀间的启蔽归藏。
2006年03期 5-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汪春泓;
本文通过分析《史记·外戚世家》,说明太史公笔法最核心的内容是实录精神。而实录则主要是从人性普遍性出发,设身处地写出特定人物在特定语境中的必然反应,竭力还原历史的固有面貌。由此突破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史学宿命。文章指出太史公笔法的实录精神,其学术思想的根源来自道家学术影响。
2006年03期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陈桐生;
老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仅次于孔子,对于这样一位深刻影响战国秦汉政治文化学术的思想巨人,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他第一次为老子作传,在其他历史人物传记中多次征引老子名句,高度评价汉初黄老政治的成果,并运用老子柔弱胜刚强的人生哲学评价历史人物。
2006年03期 15-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王运熙;
本文认为唐代骈文仍然昌盛,虽有一部分文人提倡古文,但势力、影响均不及骈文,因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占主导地位的评价标准并没有大的变化。唐代大多数文人仍然认为作品最重要的艺术特征是骈体文学的语言美,即骈偶、声律、词藻、用典之美。唐代一部分古体诗文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风格明朗质朴,我们今天的作品选本与文学史往往对它们介绍较多。如果据此认为在唐代此类作品已占主导地位,那是一种误会。
2006年03期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杨可;
苏联解体后,反映社会变化和发展的俄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非标准语手段如俚语、行话、隐语等向标准语手段的渗透是其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本文以俚语成语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形成的基本途径及其语义特征,并且揭示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特征。
2006年03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 李德祥;
隐语属于集团用语,是民族共同语的一种社会变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时尚性,能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人们的社会心理。俄语隐语具有语义新颖、构成方法独特、修辞色彩浓郁等特点。研究隐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2006年03期 28-3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 蔡少莲;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对语言变异这一语言现象进行考察,认为,在语言模因的作用下,语言变异现象十分普遍,这是语言发展的需要,也是语言模因作用的结果。文章认为,用模因论解释语言变异现象比起以往单纯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进行解释更具说服力。
2006年03期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罗迪江;
以美学语言学为视域,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选择与使用语言,其突出特征在于言语交际的求美倾向。本文首先简要地分析交际意图在和谐全息机制的影响下如何让位于交际的终极目标即实现人体与交际系统的和谐全息,然后以美学语言学理论为视角,从言语交际在合作与表面“不合作”中、在维护礼貌中、在选择与使用间接言语中等三方面来考察它们所体现出来的求美倾向。求美倾向的内在表现是实现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心理动态平衡、体验真实生命与和谐全息。
2006年03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周瑞琪;
称谓语中的模糊现象由来已久,但却一直没有引起语言学界应有的关注,相应的文献和研究也屈指可数。本文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中英文称谓语的模糊性作了初步的探讨,并结合面子论分析了称谓语的模糊性在实际交际中的运用及其语用功能,阐明了称谓语模糊性的语用功能在语言交际和使用中的重要性,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不同文化中的称谓语在模糊性及语用功能方面具有共性。
2006年03期 40-42+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刘红梅;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观点出发,阐述了语境推理和最佳关联在小说翻译中的作用,提出:小说翻译遇到的困难归根结底是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而从语用学角度来认识小说翻译的社会功能并以语用对等为原则进行翻译,是克服文化差异和动态对等翻译的重要前提。
2006年03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邓婕;
译者的主体性与其采取的翻译策略是密切相关的,任何译文都是译者有目的的选择的结果。尤其在文学翻译中,译者本身的文化身份更不应被忽视。文章通过探讨影响译者主体性的因素及主体性对翻译实践,尤其是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说明翻译批评不仅要对翻译的结果进行正误性的判别,更应重视翻译过程的深刻剖析,译者应被当作翻译研究中的决定因素之一来研究。
2006年03期 47-4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马丽丝;
关联论中有两个核心概念:推理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达到最佳关联的语境效果。本文正是围绕着这两个概念,积极探寻关联理论对同声传译的启示和指导。笔者通过分析同声传译的目的和性质,逐渐引导翻译爱好者从关联论和同声传译的内在联系这一角度出发,进一步探索提高同声传译及其他现场口译质量的技巧和策略。
2006年03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陈辉;
B.B.纳博科夫世界级文学大师,号称美国后现代小说的滥觞,然而文学界对纳氏的研究多集中在作家英语作品上,对其俄语作品,尤其作家早期的俄语作品研究的较少。鉴于此,本文从史学补白的角度,对纳博科夫早期创作的但未被作家编入其作品集的数部散文,如《小鬼》、《翅膀的撞击》、《偶然》等,从意识流、魔幻现实、并置等方面,研究作家在文体诗学上的特点。
2006年03期 54-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冯晓莉;
中国传统诗学有“言志”与“缘情”说,西方古代诗学有“摹仿”与“净化”说,二者表述方式不同,内涵也不尽相同,但都讲究“中庸之道”,即都认为诗歌应该表现情感,而情感必须以道德来规范。
2006年03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杨曼;
宫崎骏的动漫彻底改变了以往动画片“以儿童为主要观众”的定位,把动画片提高到具有人文思想的高度。宫崎骏动漫精良的制作、积极的社会意义以及超前的环保意识已是无庸置疑的事实,宫崎骏头上也有“环境卫士”、“动画大师”、“奥斯卡最佳动画奖”等诸多光环,但其实上,在一幅幅积极、活泼、精美的画面背后还有大师一种无可奈何的文化回归情结,它主要是强调万物有灵的信仰,寻找在物欲横流中迷失的自我,思考人在自然中的定位和价值。
2006年03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崔艳红;
全球治理理论是在国际格局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潮流之中应运而生的关于国际层面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与实用价值,为解决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可行的途径。由于种种原因,全球治理理论还存在若干问题与不足。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国家领导层所提出的和谐世界新思维既是一种全新的国际关系理论,又是对全球治理理论的完善和补充。
2006年03期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吴圣杨;
2005年泰国审计长任免风波引发了关于国王政治权力的讨论。这次风波显示出君主立宪制下的泰国国王普密蓬在民众中拥有崇高的威信。本文透过对泰国历史文化的深入分析,认为当今泰王这种独具特色的权威源于泰民族国王崇拜民俗的传承。在此基础上,普密蓬国王在位近六十年人格魅力的塑造,是另一重要原因。国王权威对泰国政局的稳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6年03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徐优平;
为保证法律法规的适用性,立法语言中频繁使用概括、补充、描述性词语。这些词语存在模糊性,给司法实践造成不少困难。本文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结合司法实践中的真实案例,探讨立法词语模糊性的具体表现、在司法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以及消除的办法。通过研究本文发现,作为立法词语模糊性研究的一个视角,原型范畴理论能为立法词语模糊性的消除提供重要参照,对立法和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006年03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蔡元庆;
如何合理地追究公司董事因违反注意义务而产生的责任,一直是美国公司法理论中的重要问题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作为董事责任保险危机的应急对策而产生的限制或免除董事责任之立法,经实践证明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救济董事经营责任的手段,也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重视。
2006年03期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张磊;王燕;
董事的自我交易早期被认为是损害公平交易秩序及不符合忠实义务被绝对禁止,但绝对禁止不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并不符合公司自治的要求。因此,英美法系国家立法及判例逐渐赋予其豁免规则,有限的承认自我交易的合法性。
2006年03期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张武保;严新生;
虽然“物流”行业在我国已很盛行,然而,人们对于物流的内涵、外延仍未取得共识。甚至行内很多人士对其认识也比较模糊。本文将从物流业的起源、发展以及名词翻译的角度出发,探讨物流的演变过程以及它的内涵。旨在理清概念,统一认识,促进该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对logistics的汉译起一些建设性作用。
2006年03期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杨光;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国家为完善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实施的一项措施,具有公平教育机会、促进人才培养的很强的政策性,不应被置于商业化的运作轨道。本文提出逐步施行政府作为贷款本金出资主体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以较优惠的利率,由国家税务系统或社会保障系统操作国家助学贷款,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国家助学贷款性质的政策性与经办银行出资贷款本金之间的矛盾,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拓展商业助学贷款的发展空间。
2006年03期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许国彬;黄秀娟;黄红清;
为探讨涉外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对策,本研究采用UPI和SCL-90量表,对涉外型院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2005级9421名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涉外院校新生主要心理困惑是强迫倾向、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抑郁;专业满意程度影响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此研究者提出应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心理档案,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2006年03期 94-96+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周东兰;
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经历了统包统分、改革的调适过渡以及市场化政策实施三个阶段。实施市场化就业政策之后,社会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但是,依据政策评估的生产力、公平性和充分性标准分析,大学生市场化就业政策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和调配,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外部政策不配套。随着教育体制、人事体制以及户籍制度改革,就业难的问题将会不断得到改进。
2006年03期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范静静;罗远航;
近年来,由于毕业研究生数量与社会有效需求的矛盾等原因,研究生就业的压力逐年增大。为此,我们对我校2006届毕业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通过对研究生就业压力调查分析,认为高校亟需加强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和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等面的工作,同时提出加强毕业研究生就业心理压力疏导等对策,帮助研究生应对就业压力。
2006年03期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范正华;
如今高等教育已从前几年的大规模扩招转向重视加强教学质量以及素质教育,各高校纷纷进行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必然带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本文根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课程管理与建设情况,提出应在遵循教学规律前提下,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特色,科学、合理编制指导性教学计划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建设工作。
2006年03期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全永根;章翌;
改革开放以来,韩国语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全国范围来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设韩国语专业相对较晚,但在华南地区尚属第一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韩国语系注意借鉴国内其他大学的经验,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采用“韩国语+英语+辅修专业”和“3+1”中韩合作的教育模式。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就目前韩国语教育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而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韩国语系经过不断改革和完善,可望成为华南地区培养和输送韩国语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
2006年03期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2006年03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