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外巡礼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土地法制研究院

    <正>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土地法制研究院(Institute of Land Legal System Studies)是2016年5月成立的实体性校级研究机构,前身为陈小君教授2001年创建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农地法律制度研究中心。研究院居国内土地法制研究一流地位,研究团队近20年来坚持进行理论、立法与社会实证紧密结合的研究,有效整合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资源,特别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2018年06期 v.29;No.120 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5K]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广州多语现象及其演变——一项持续30年的跟踪调查

    邢路威;Louis-Jean Calvet;郑立华;

    采用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调查方法,于1985年至2015年在广州清平路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进行调查,跟踪广州30年的多语现象演变。调查结果显示:在清平路市场,粤语仍占据主导地位;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山校区,粤语是多数广外学生的母语,但普通话在交谈中所占比例呈翻倍增长趋势,而且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年龄越来越早。多语现象的演变与多种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

    2018年06期 v.29;No.120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 情境-事件域认知模型——对事件域认知模型的补充

    余杨敏;

    事件域认知模型(ECM)自其创立以来,解决了许多知名学者所不能解释的概念结构和句法结构问题,具有很大的解释性。但事件域认知模型主要解释的是一些典型的语言现象,具有典型性,而对日常生活中某些非典型的,属边缘性的语言现象解释似乎有所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情境-事件域认知模型"(S-ECM)由此诞生。通过对特殊句法结构的解释、动态层级分析、改进的缺省信息与转喻机制、临时性的词义变化四个方面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非典型的语言现象,以期能够丰富事件域认知模型的解释力。

    2018年06期 v.29;No.120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协同影响:以句法和语言接触研究为例

    龚涛;帅兰;

    长期的"理论至上"原则和越来越细致的学科划分使得语言学中对句法和语言接触现象的研究缺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流。通过实例,这些子学科与其他语言学子学科(如语料库语言学)和其他相关学科(如动物行为学、模拟仿真等)间有着两方面重要的协同影响。首先,其他学科可以为讨论语言处理能力的本质提供真实语料、值得深思的例子和有效方法。其次,语言学中关于具体语言现象(如语言接触等)的理论可以指导其他学科更为有效地研究这些现象。

    2018年06期 v.29;No.120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翻译学

  • 从文体学角度考证意象名词生肖年的翻译

    谢昌容;

    以名词在不同文本类型中具备的相应功能为依据,在非文学文本中指向客观世界事物的具象和在文学文本中不与任一客观事物对应的意象,用归纳法考证并发现现有生肖年翻译的谬误:将文学文本中的意象名词误作非文学文本中的具象名词来翻译。并以演绎法论证该类名词翻译的应有途径:文体意象翻译。

    2018年06期 v.29;No.120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特朗普访华新闻报道话语翻译背后的声音研究

    杨焱;

    话语架构以意义生成为目的,分析新闻话语可以洞察新闻媒体声音。特朗普访华是2017年全球最为瞩目的大事,中西媒体对此争相报道。通过梳理特朗普访华实际日程,从"事实"到"措辞",从"报道了什么"和"怎样报道",参考梵·迪克的新闻图式,采用费尔克拉夫"以文本为方向的话语分析"方法,依据互文性与"话语再现",分析中西主流媒体访华报道的标题、导语以及特朗普言论在报道中的转述,从而揭示新闻报道中"信息的取舍"和"新闻报道话语翻译策略"对媒体声音产生的操控作用,并明晰西方媒体对华的真实态度及其宣传动机。

    2018年06期 v.29;No.120 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认知原型视角下广告的文化预设与翻译研究

    颜萍;朱文忠;

    广告中的文化预设是广告创作者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是被省略了的交际双方共知的信息,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在交际过程中表现出语境合适性、经验性和无形性的特点,其本质是一个认知过程,因语境、文化差异等原因呈现出不同的范畴原型。当读者头脑中的认知原型与广告中文化预设的信息相符合时,广告的理解会变得容易,反之,则会造成理解的障碍。有时广告会利用特殊语境的干预,造成理解的暂时性困惑,引发幽默。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宜采取文化适应、嫁接情感意义及彰显译语文化特色的策略,创作理想的译文,实现文化营销的最终目的。

    2018年06期 v.29;No.120 39-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外国文学研究

  • 《水死》的文学通化解读

    雷晓敏;

    《水死》是大江健三郎晚年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在三个方面呈现出文学通化的特点:其一是步入晚年的大江,写作水平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水死》中使用了多种多样文学创作手法,构想出既古老又新颖的通化性故事;二是《水死》与日本的文史和社会现状浑然交融,而且用"回归"的思想探讨解决日本社会问题的出路;三是《水死》的创作具有"通和致化"的特点。可以说《水死》超越了回归母体的冲动。具体说,是通向和平、通向自然、通向人与自然的和谐。

    2018年06期 v.29;No.120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文学”与“反文学”的对话——余光中译《老人和大海》研究

    游晟;

    余光中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学者,其文学创作独树一帜,在译论译著方面也颇有建树。藉余光中译介《老人和大海》之个案考察"文学"译者与"反文学"作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对话,在分析余光中与海明威各自诗学观的基础上,发现二人的文学主张各有异同,余光中在译文中呈现了其"文学"主张与海明威"反文学"主张融合共生的特殊面貌。

    2018年06期 v.29;No.120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历史文化语境下渡日元僧明极楚俊与元日文化交流

    王川;

    以明极楚俊为代表的赴日元僧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极楚俊应镰仓幕府之邀赴日传播与交流宋元文化。赴日元僧以汉诗为媒介,通过诗文唱和、笔谈等方式进行交流,在增进异文化互读与互解、区域文化交融与共生等方面得到了镰仓幕府朝野的认同,开创了日本五山文化时代。持续近百年的"渡来僧世纪",成为古代东亚文化交流的历史表征之一,在宗教、思想、文学、建筑等领域对东亚的日本、高丽等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8年06期 v.29;No.120 60-6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新闻与传播

  • 外媒对中国高铁新闻报道的认知构建——基于力动态理论

    杨文慧;刘小芳;

    结合认知框架理论和力动态图式(Force Dynamic Schema),分析了30篇外媒对中国高铁的新闻报道,深入探讨外国媒体如何通过话语构建中国高铁和中国形象以及如何影响大众对中国制造的认知。分析发现,大众传媒语篇里的力动态现象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外媒对中国高铁的报道消极刺激倾向明显,并有意固化消极刺激,使语篇消费者对中国高铁的认知趋于消极。因此,在中国高铁对外宣传中,构建正面刺激倾向的语篇可以通过认知修复、重建消费者的认知框架,从而促使传媒消费者形成客观、公正、全面的认知框架。

    2018年06期 v.29;No.120 6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 英汉新闻编译能力探究

    郑美玲;

    在综述编译能力和翻译能力研究的基础上,推导出初步的编译能力模型,通过对新闻编译从业者和新闻编译教师展开访谈与问卷调查,进行需求分析,用定量数据验证并修正该模型,最终完成英汉新闻编译能力模型的构建。研究发现:1)该能力可以是多成分模型,包括语言能力、知识结构、使用能力、选择能力(选题能力和编辑能力)、转换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 2)语言能力和知识结构是说明性知识,使用、选择和转换能力是程序性知识; 3)选择能力是编译者所特有的能力,选择能力和转换能力共同构成编译者的核心能力。

    2018年06期 v.29;No.120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政治与法律

  • 瑞士移民政策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林璐;

    从19世纪末开始,生活在瑞士的外国人比例不断提高,瑞士逐渐成为欧洲重要的移民国家。从一开始的高度开放、二战后的自由公平政策、20世纪70年代的配额制度、世纪之交向欧盟靠拢的三圈模式,到近十年来对融入的重视,瑞士的移民政策经历了从宽松到紧缩的变化过程。影响瑞士移民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主要因素有瑞士独特的"直接民主"制度和联邦制政体等。欧洲难民危机给瑞士的移民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多元文化传统遭到破坏和右翼势力抬头两个方面。

    2018年06期 v.29;No.120 86-9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俄语新年致辞:一种典型的政治话语体裁

    蒋春丽;杨可;

    以俄罗斯学者丘季诺夫的政治话语体裁分类标准为依据,从交际主体和交际客体的特征、言语的口头和书面特征、言语交际形式、交际功能、信息容量的大小等方面分析俄语新年致辞这一政治话语的体裁特征,并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分析新年致辞在政治话语范畴中的位置,指出新年致辞符合政治话语原型体裁的标准,在政治话语体裁空间结构中是一种典型政治话语体裁,一种原型类体裁,在俄语政治话语中占据重要位置。

    2018年06期 v.29;No.120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张建武;张蔼容;李楠;

    在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习近平高度总结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实践经验,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新发展理念,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以人民为中心"为思想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战略目标,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对推动新时代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2018年06期 v.29;No.120 9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广东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周喆;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新媒体异军突起,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全面融入社会的生产与生活,网络空间逐步成为思想文化交流的主要阵地。与此同时,当下正面临中国社会转型期错综复杂的矛盾,各种社会思潮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地处改革开放与意识形态前沿的广东高校更应该因时而变,积极完善网络时代下的意识形态引导机制,创新传播方式,打造宣传队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2018年06期 v.29;No.120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外语教育研究

  • “产出导向法”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效果的实证研究

    朱苑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近年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呼吁大量课堂实践的支持与反馈。为了从不同视角促进和完善该理论的建设,可以基于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从学生的视角呈现他们对"产出导向法"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评价结果。实证显示: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教学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尤其在分析处理新信息、有理有据陈述个人观点、解决问题和学会听取他人意见等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培养上效果明显。

    2018年06期 v.29;No.120 112-118+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 基于阅读项目提高高职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行动研究

    吴婧;刘见阳;

    英语口语能力是语言能力的外化,是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也是高职学生在未来涉外业务中必备的技能之一。基于项目学习和输入输出假设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成果,分析高职生英语口语能力现状,通过两轮教学行动研究,探讨如何基于阅读项目提高高职生英语口语能力,强化学生"以读促说"的意识。研究结果表明,将阅读项目应用到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并且效果明显。

    2018年06期 v.29;No.120 11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高等教育研究

  • 晚清日语教育机构创设与发展

    汪帅东;

    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再度陷入内忧外患交相煎迫的政治困局,民族危机愈益深重。为了挽救危如累卵的专制统治,清政府决计以日为师,探求曲线救国之新途。在此背景下,日语人才培养遂被奉为经邦纬国的要举,一时间各类日语教育机构骈兴错出。就创办主体而言,设立于中国本土的日语教育机构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中国自主创办的东文学堂,二是日本出资兴办的东文学堂。尽管这些日语教育机构的办学时间不长,但是它们对于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晚清日语译才培养机制的形成以及大批日语人才的政治上位可谓功不可没。

    2018年06期 v.29;No.120 127-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 “一带一路”框架下俄罗斯孔子学院未来发展再思考——以俄中部一家孔子学院数据为例

    陈辉;

    2004年中国在海外创建第一家孔子学院,截止2017年全球孔子学院(课堂)达1600多所。孔子学院(课堂)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搭建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合作的桥梁,业绩显著。同时,在实践中也逐渐显示出一系列问题,如机构独立问题、管理模式问题、文化推广问题等。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保障平稳发展的未来。在既有孔子学院(课堂)框架下,需要探寻更加多样的中外合作方式,如提供对外汉语教学新方式、创新中国文化推广思路等。

    2018年06期 v.29;No.120 136-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英文名称: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创刊时间:1990

出版周期:双月刊(单月30日出版)

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编辑出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编辑部

编委会主任: 石佑启

主 编: 孙毅

国内刊号:CN44-1554/Z

国际刊号:ISSN 1672-0962

访问量:55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