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30个分省动态面板数据,使用GMM模型与断点回归分析技术方法,实证了中国分省技术进步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的人力资本确实存在门槛效应,而且是双门槛效应,越过第二门槛的只有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5个省份,越过第一门槛的只有北京、天津、辽宁等9个省份,其余17个省份(逻辑分析表明,西藏也属于此列)均未达到门槛效应。这表明中国人力资本的培养状况还不乐观,还需在研究部门尤其是教育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在数量和质量上实现双重提高,进而才能更有效推动技术进步,这是实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根本所在。
以2000-2015年中国境内发生的私募股权投资交易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概况、交易规模、投资行业趋势及投资区域偏好等方面的特征。并据此结合已有文献研究观点,从健全市场体系和完善监管两方面,为政策制定及监管部门提供参考建议。
通过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模型进行多投入多产出的效率分析,评价2010-2015年中国上市医药公司经营效率。分析发现:134个医药上市公司的总体效率呈下降趋势,分别体现为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都呈下降趋势,不同类型的医药公司具有不同的变化特点。结论认为,中国各类医药公司应该积极提高公司的技术水平,创新生产模式,从而获得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医药公司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产业集聚的质量,优化中国医药产业结构。
如何深入研究中国开放发展的系列问题是时下经济学界的一个理论热点,应将主动开放、全面开放、公平开放、共赢开放这四大原则融入到开放发展的新内涵中,以此引领新时期的开放发展理念。在深化中国开放发展研究上应关注人民币国际化、外贸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等关键问题。在研究方法上,可以进一步引入双重差分法、空间计量分析方法、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以及投入产出分析法等计量分析和政策评估工具。
意大利语言学家Gobbo和Benini在考察置词如何在自然语言分析中运作的过程中提出了构造性置词语法。它是以构造性数学为视角拓展语言的研究范围,是以语素为基本单位来表征形态句法的置词范式研究,是理解与诠释语法化、构式、语用等语言现象的自然语言分析方法。它既为生成语法与构式语法之间的互补性找到了桥接,也是生成语法与构式语法长期论争过程中研究范式突破与进展的必然选择。
同性恋叙述的社会成员分类分析显示"籍贯"、"性别"成为同性恋叙述中主要的显性社会成员类别。叙述者实时构建出"我们"、"别人"两个对立群体,实现了同性恋身份反转。同性恋叙述中"我们"、"别人"的划分与传统父权社会的话语体系相对抗,揭示了个体叙述者对社会主流话语体系的妥协与抗争,同时也为自己的问题身份建立了道德立场。
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明瑟方程分析数据,结果发现:他们的英语能力与其经济收益呈现显著正相关,但相关率随着入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再以外贸行业为例,基于语言经济学角度进行研究,发现:1.英语能力是通过行业劳动力市场内的"语言歧视"现象来影响调查对象的经济收益的;2.英语能力经济收益随着职业发展而降低。原因有两个,一是职业的发展使英语能力的经济收益形势发生改变,即直接经济收益慢慢转化为间接经济收益;二是行业人才市场内英语人力资本供给速度快于需求速度。
"文革"结束后,《中国文学》(英文版)呈现出了全新的风貌,及时大量地译载了反映中国人民心声的文学作品,其中由新时期女性作家创作的作品尤为令人瞩目。《中国文学》通过丰富多样、紧贴时代潮流的选材,和多维度、全方位的介绍,有效地向海外译介了新时期的女性文学,大大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
通过分析《三国演义》两个译本语内翻译的问题:古汉语词句和修辞格、古代宗教哲学和古代文史百科知识,指出典籍外译单兵作战模式的不足,提出典籍翻译以汉学家为主体、中国译者校对的原则,以期对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有所裨益。
翻译策略是译者翻译伦理选择的具体化,译文是无形的翻译策略和翻译伦理二者间有形的呈现。以美国华裔文学代表作之一《女勇士》中译本为例,从语言、风格、文化三个层面对汉译策略进行分析,并评价其背后的伦理抉择。研究结果表明,译者在翻译伦理指导下有意识的"不忠实"行为是翻译伦理与翻译实践的艰难糅合;译文体现出各个翻译伦理模式直接内部并非彼此独立,而是互相关联;不同时期译者的翻译伦理抉择受制于时代背景,对美国华裔文学的翻译批评应避免割离时代背景。
注视是一种观看方法,它涉及欲望、身份、权力、性别和种族等。创伤是指由于天灾人祸对人造成的心理损害,创伤事件摧毁了受创者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从注视的三个维度——自我注视、自我对他者的注视、他者对自我的注视对美国当代女作家珍妮弗·伊根的长篇小说《看着我》进行分析,揭示注视与创伤之间微妙的关系,探明注视下隐藏着创伤。
伍尔夫小说中的花园意象充满生态女性主义意蕴,作家通过对花园的描写揭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对自然和女性的压迫、摧残和统治,展现了大自然和女性精神之间的天然联系,表达了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整体观。
短篇小说《游泳者》是美国小说家约翰·契弗的代表作之一,其中蕴含着年轻与衰老、快乐与悲伤、幻想与现实这三个最重要的二元对立结构。二元对立原则作为结构主义分析法的核心,能够帮助读者直接准确地理解文本如何产生意义,这些意义如何传递作者对社会的看法和人生观。深入分析这三个二元对立结构,有助于揭示契弗通过在各方面成功地运用二元对立的结构原则来加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深化主题并真实地反映当时美国中产阶级的社会现状。
透过364份问卷,分析三大央媒(《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Facebook账号对台湾地区传播的认知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央媒Facebook账号对台传播的认知效果较弱,受到媒体公信力、新闻类型和话语模式等三方面因素影响:首先,受众对央媒的媒体公信力评价越高,央媒Facebook账号对台传播的认知效果越强。其次,受众接触央媒Facebook账号报道之硬新闻越频繁,后者对台传播的认知效果越弱;相反,受众接触软新闻越频繁,其认知效果越强。最后,受众对于央媒Facebook账号新闻报道的话语模式的接受程度,决定了后者对台传播的认知效果的强弱。
以评价理论为依据,运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选取《卫报》两个不同时间段的新闻语篇建立语料库,分析高频名词、关键词、SVOC句型,观察新闻语篇的主题及态度,进而分析中国国家形象在西方媒体眼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前后十几年间西方媒体眼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经济关注度的增多以及对中国经济态度的正面转变所塑造出的一个经济大国的中国形象。
运用权势和等同理论分析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三场辩论中主持人、希拉里、特朗普的称呼语使用情况,发现主持人与两位总统候选人之间的权势地位处在动态变化中,希拉里使用较稳定的称呼语宣称自己的权势地位,而特朗普则通过变换对希拉里的称呼来挑战其权势。由此可见,称呼语的使用一方面能直接表明两位候选人的身份、地位、态度等信息,另一方面也呈现了他们在这场"政治博弈"中的不满态度及敌对关系。
以第二代认知科学为理论范式,在具身认知观和商务英语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商务英语的具身式教学模式,强调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身体在教学认知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分析此模式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采用英语学习策略问卷调查与结构化访谈方法,结合广东某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策略使用水平和大学英语四级成绩,探讨了学习策略与英语学习成绩的多维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学生整体策略使用频率为3.01;学习策略与成绩显著高度正相关;记忆策略与元认知策略对四级成绩有显著正预测力;高分组策略使用频率,特别是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显著高于低分组。此研究成果可为全国高校英语教学加强学习策略教学提供理论支撑与经验依据。
李焕民在伟人形象的版画创作中,把坚定的思想倾向、鲜明的人民立场和高度的创新追求自觉地统一起来,充分显示了一个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艺术家的高尚情怀。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他努力在自己的作品中注入新的元素,从定型化的窠臼中跳脱出来,用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细节,塑造充满人性光彩的伟人形象。画家着重抓住人物的神韵,把神似作为创作的重点,并且综合运用版画的造型手段,力求深刻展示伟人精神风采。他创作的马克思、恩格斯、鲁迅和周恩来的形象,成为富有时代精神和民族气派的好作品。
当代美国艺术哲学家阿瑟·丹托认为,西方艺术在经历了前现代主义阶段的再现自然、现代主义阶段的自我认识而抵达了后历史阶段的自由,这也意味着"艺术的终结"。他同时指出,中国绘画具有不同于西方古典写实主义的再现图式,其历史呈现出一种异于后者的复古式形态。而中国近代绘画对西方写实主义的接受,却意味着它开始出现了自我意识,进入了现代主义的阶段,并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态势。于是,当代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殊途同归,一起步入了历史终结之后的"后历史时期"。丹托对中国绘画史的论述有其独到和精准之处,但受其西方中心主义的局限,也不乏以偏盖全和片面的地方。
<正>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双语认知与发展实验室(Bilingual 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 Lab,http://bcdlab.gdufs.edu.cn)为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自2011年成立以来,实验室围绕着双语(或多语)这一学科领域,结合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致力于探索双语认知、语言学习及其发展,以期解决语言与认知、心理与发展、脑的可塑性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英文名称: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创刊时间:1990
出版周期:双月刊(单月30日出版)
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编辑出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编辑部
编委会主任: 石佑启
主 编: 孙毅
国内刊号:CN44-1554/Z
国际刊号:ISSN 1672-0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