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28)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

  • 20世纪新西兰毛利小说家及其创作:文化植入与转型

    刘树森;

    20世纪新西兰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出现了维提.依希马埃拉与帕特里夏.F.格雷斯等一批出类拔萃的毛利小说家并创作出一大批独具艺术价值和特色的作品。本文拟总结20世纪新西兰毛利小说家的创作,解读其创作思想与技巧,认为文化植入与转型构成了20世纪新西兰毛利小说家创作的基石。

    2011年04期 v.22;No.76 5-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 后现代视野中的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刘岩;

    20世纪80年代之后,后现代主义思潮全面冲击西方学界,后结构主义哲学话语介入文学批评,女性研究的研究理路也随之发生改变。本文分析后现代主义哲学与女性主义学说之间的契合与冲突,考察后现代视野下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世纪之交呈现的新趋势,并由此观察女性研究学者在后现代语境下面临的新的学理挑战。

    2011年04期 v.22;No.76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 詹姆斯·乔伊斯与英语的关系

    王友贵;

    鉴于1980年以降英语文学重要作家来自少数族裔的现象愈来愈突出,本文通过观察20世纪前半叶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在长篇小说创作中对英语小说的部分惊人"创新"、对英语语言的部分"破坏性创新",析述乔伊斯与英语的关系,即析述创作主体跟那种本不属于他/她的语言之间的关系,尝试一种新的思维来解读二者的关系。

    2011年04期 v.22;No.76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 叙述评论与隐含读者——《涡堤孩》中男性话语的婚姻观

    方开瑞;

    翻译研究的文化学研究范式,开启了将翻译置于目标文化系统中进行考察的研究模式,以考察翻译与权力的关系。本文以徐志摩在其1924年出版的汉译小说《涡堤孩》冒充叙述者所作的评论为中心,从分析译本的叙述评论和隐含读者入手,研究在制度化语境中上述评论作为男性话语所表现出的婚姻观及潜在的负面作用。

    2011年04期 v.22;No.76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经济与管理

  • 台风灾害综合影响与防御措施研究——以“莫拉克”台风为例

    陈和;隋广军;唐丹玲;

    台风灾害是全球性问题,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台风灾害对我国沿海地区的综合危害程度日益凸显,广东省所受影响尤其显著。本文通过分析"莫拉克"台风对台湾的综合影响及台湾采取的各项应急措施,并剖析其中利弊,尝试寻求适合广东省防御台风灾害的经验借鉴。

    2011年04期 v.22;No.76 23-2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 基于产业升级的中国加工贸易发展模式研究

    邹学慧;

    加工贸易作为改革开发后中国贸易的主要方式,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解决就业以及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加工贸易依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贸易前景令人堪忧。因此,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模式直接影响着中国外贸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应尽快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来提高中国加工贸易的竞争优势。

    2011年04期 v.22;No.76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目的原则下的非言语策略分析——以《北京人》中曾思懿的非言语策略为例

    吴定芳;

    非言语行为是重要的交际手段之一,是有目的的。本文采用廖美珍教授的目的原则对《北京人》剧中女主人公曾思懿的非言语行为进行目的层次、目的的执行手段、目的与权势关系等分析,从非言语行为角度解读曾思懿的性格特征,从而得出非言语行为同样受目的原则支配,目的原则下的分析模式也可用来分析非言语行为的观点。

    2011年04期 v.22;No.76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 英语词类再范畴化的转喻认知机制

    叶碧慧;

    本文以域内映射理论为基础研究英语词类再范畴化现象,其中涉及名动互为转换、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互为转换、名词的次范畴转换。转喻操作发生在矩阵域内,有源域寓于目标域转喻和目标域寓于源域转喻两种存在方式,前者是次域代替矩阵域,后者是矩阵域代替其中的一个次域。本研究揭示了英语词类再范畴化的转喻认知机制,系统地阐释了传统的语法理论所不能解释的语法现象。

    2011年04期 v.22;No.76 36-3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文学与文化

  • 论自然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作用

    肖四新;

    莎士比亚在人与自然间建立起一种"通感"关系。早期喜剧用丰饶和具有生命力的绿色世界表达人类社会和谐的人文主义理想。这种"人化的自然"是作者预先设定的美好生活理想,是作为现实世界的补充而存在的。中期悲剧或将自然世界的荒原与人的道德荒原联系在一起,或用自然的狂风暴雨映衬人类社会的混乱状态。荒原世界不是人类生活企图效仿的世界,但人可以从荒原世界中观照自我。与早期喜剧中的自然不同的是,传奇剧中的自然,是"自然的人化",渗透着人的主体性力量,而人的精神理性也因自然而得到提升。

    2011年04期 v.22;No.76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 冰冷背后的温情:谈《石泉城》中蓝领的“顿悟”

    王中强;

    《石泉城》主人公厄尔是典型的美国社会蓝领阶层,他挈妇将雏远赴迈阿密,期翼能摆脱生活困境。小说的内容围绕着这段旅途展开。本文重点研究厄尔在旅途中的心路历程和精神顿悟,并认为厄尔的这种顿悟体现了作者理查德.福特对蓝领阶层的同情和关注。

    2011年04期 v.22;No.76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5K]
  • 吉野作造对九一八事变的认识——近代日本知识分子的战争观管窥

    赵晓靓;

    从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到1941年的太平洋战争,日本几乎每隔十年就发动或参与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在连续进行对外侵略战争的历史过程中,日本知识分子是如何把握世界形势同日本的关系,又是以怎样的思想理论逻辑选择战争之路的?本文通过考察日本著名知识分子、民本主义思想家吉野作造对九一八事变的认识,论证:帝国主义时代培养起来的"弱肉强食"的生存观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引发的"民族生存"的危机意识相结合,构成了吉野作造接受关东军以武力解决"满蒙问题"的内外原因。目前国内学术界少有关于日本知识分子战争观的研究,作者期望通过探究以吉野作造为代表的日本知识分子战争观的形成及演变,揭示19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社会基础和思想根源。

    2011年04期 v.22;No.76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意辨正——兼谈意境、意象、意脉理论

    屈光;

    唐人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被今人严重误解,诗中名句"风雪夜归人",被解释为犬吠主人。其误解本诗的表层原因是忽略了犬的动物习性,误解了"归"字的意义,而深层原因在于诗学"三意"理论即意境、意象、意脉理论的缺失。

    2011年04期 v.22;No.76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翻译学

  • 模糊视阙下的翻译研究

    董娜;岳晶晶;

    翻译研究的发展离不开其他一些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国内外模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语言模糊性与翻译有着密切的联系,模糊语言学和翻译学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模糊翻译理论。模糊理论揭示了客观事物的类别之间经常没有精确的界限。在认知活动中,模糊现象、模糊概念和模糊推理常常是人们把握对象本质和规律的一条重要途径。译者对原著的理解,传达和读者对译著的评价过程,都无不渗透着这种模糊性。

    2011年04期 v.22;No.76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 科技英语翻译的语用解释

    黄朝立;

    本文基于科技英语的语言特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语用学的角度就科技英语翻译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把语用学理论引入科技英语翻译领域,有助于译者从理论的高度理解科技英语的翻译策略,解决翻译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这一模式对科技英语的译作与原文的动态对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1年04期 v.22;No.76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政治与社会

  • 论城市民族文化融合与幸福社会构建——以广州市为例

    邢植朝;李爱琴;

    至2010年,居住在广州少数民族人口已达到63万多人,55个少数民族族别齐全,形成广州市多民族、文化多元的新格局。少数民族人口为广州经济文化事业做出一定贡献。同时,广州市在扶持民族基础教育、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信仰及葬俗、加强少数民族服务管理、民族团结活动等方面,均作了一定努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民族文化融合上,尤其是在伦理道德意识、市场意识、法治意识、人本意识、宗教信仰意识五方面融合,成为广州城市民族文化融合的关键。

    2011年04期 v.22;No.76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 “简政强镇”改革:理论基础与现实需求

    邵任薇;

    "简政强镇"作为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经历了从"市管县"到"简政强镇"的演进过程。政府间分权理论和组织变革理论为这一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实施"简政强镇"改革是保障乡镇政府权责一致、促使基层政府职能合理定位、增强乡镇政府权能以及改革现行财政体制的现实需求。

    2011年04期 v.22;No.76 71-7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外语教学研究

  • 体验-建构融通式笔译教学法理念与方法论——兼论语境参数与体验-建构的互动性

    曾利沙;

    笔译教学改革需要新理念与方法论,建构主义与体验式教学理念为笔译教学拓展了新路向;本文介绍了如何结合语境参数论,将二者融通起来,形成"体验-建构融通式笔译教学法",使笔译教学更具多样性,有效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其综合素质。

    2011年04期 v.22;No.76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 关于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及其兴趣持久度的调查研究

    郭红霞;熊锟;刘占荣;

    本研究从大学生对英语移动学习的认可程度、期望的实施方式、课程学习需求、影响学习兴趣的相关因素及其持久度等方面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主要结论为:大学生对英语移动学习总体是比较感兴趣的,但对其内涵和特征的理解还比较模糊;使用移动设备学习英语是可行的,但学习的内容要求短小精悍、丰富多彩;有必要增加基于3G网络技术的其他移动教学模式,以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在英语移动学习中必须重视师生的互动交流;大学生对英语移动学习的兴趣的持久度还不高,学校必须继续探索移动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交流,丰富网络英语学习内容。

    2011年04期 v.22;No.76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7K]
  • 研究生法律英语教学方法及其应用刍议

    肖鹏;

    法律英语教学与通用英语教学有联系也有区别,因而两者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法律英语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接受型教学方法,如示范、呈示、展示、口述等;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如教学对话、课堂讨论和辩论、模拟法庭及实践教学法等;自主型教学方法,如英英及英汉翻译法、写作等。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应用时须相互渗透、综合为用。

    2011年04期 v.22;No.76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 英语专业本科生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研究

    马越;

    本文利用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量表对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英语专业生评判思维态度倾向呈正性,随着年级的增长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呈下降趋势,表明教育过程中应关注学生评判性思维特质的培育。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教师的评判精神、讨论式教学、家庭民主气氛、广泛阅读和关注外界均对学生评判性思维态度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2011年04期 v.22;No.76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高等教育研究

  • 国际化MBA教育问题和对策研究:MBA国际认证——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MBA项目为例

    黄磊;

    MBA起源于欧美国家,其发展的国际化因素日益决定着MBA项目的竞争力。MBA国际认证是管理教育质量的标志,它象征着一家商学院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是吸引MBA学生的利器,同时,它也有助商学院提高教学质量。目前,中国大学商学院的国际化认证工作正慢慢形成潮流,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约束,步子缓慢。本文首先介绍中国MBA教育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国际上最流行的MBA认证体系。针对这些体系的特点和要求,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MBA项目为例,研究后起的MBA项目如何以国际认证原则为指南,根据国际规范提高MBA教育质量,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2011年04期 v.22;No.76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4K]
  • 国际化背景下能力导向的管理学课程TCP三角教学模式研究

    邱伟年;蒋雪;

    随着经济和知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日益加强,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对于管理类人才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传统课堂授课的教学方法显然不再适合今天本科管理学的教学,国外的案例教学法也因各种问题而水土不服。本文根据管理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国际化背景下能力导向的要求,尝试提出TCP三角教学模式,并以企业社会责任一课为例对于TCP三角教学模式在管理学课程的应用进行了说明,以期为管理学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借鉴。

    2011年04期 v.22;No.76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2K]
  • 从大学新生军训看“9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张赛宜;

    "90后"大学新生在军训中会出现适应能力差、依赖心理强、畏难、逃避心理严重、意志力薄弱、抗挫心理差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弱等心理问题,将影响其大学以至终身生活。因此,剖析其在军训中的心理问题及成因,通过完善军训制度等对策,加强对新生心理疏导和体能训练,对于提高军训效果,提高学生综合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1年04期 v.22;No.76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 高校大学生音乐欣赏学习心理调查与分析

    张晓华;

    本文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在音乐欣赏课程中的一系列学习心理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学生层面的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度、学习效能感和教师层面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管理、考核方式等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研究在分析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教育对策,探讨了优化音乐欣赏教学的行为和效果。

    2011年04期 v.22;No.76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 广外大巡礼

    <正>学院简介英语语言文化学院(简称"英文学院")前身是广州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首批成立的学院之一,是学校历史最悠久、创办最早的院系之一。英语语言文化学院1965年开始招收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1978年开始招收

    2011年04期 v.22;No.76 2+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 下载本期数据

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英文名称: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创刊时间:1990

出版周期:双月刊(单月30日出版)

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编辑出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编辑部

编委会主任: 石佑启

主 编: 孙毅

国内刊号:CN44-1554/Z

国际刊号:ISSN 1672-0962

访问量:567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