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学者访谈录

  • 审美意识形态与全球化阶级关系——周小仪教授访谈录

    周雪滢;周小仪;

    在这篇访谈中,周小仪教授从审美与资本的勾连问题出发,指出在当今金融资本主义阶段,审美是资本获取剩余价值的隐秘推手,成为遮蔽全球化阶级冲突的幻象。他回顾历史,对比了中西消费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并反思了传统人文主义审美观的局限性,以批判的、否定的视角探究审美的社会问题。他归纳了詹姆逊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关于审美意识形态研究的重要观点及其贡献,并指出了西方文论家对全球化阶级问题的忽视。周教授立足于中国国情与本土经验,以“甜蜜的暴力”这个表述概括了西方通过文化霸权实现财富转移——审美使不平等的交易看上去很美好,让消费者在享受审美时付出经济代价。最后,他强调审美是一种社会关系,呼吁我们关注审美与资本运作的内在机制,以此重新审视全球化阶级关系。

    2024年04期 v.35;No.154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 西方文学批评史治学之思——杨冬教授访谈录

    郭伟;杨冬;

    杨冬教授潜心于西方文学批评史研究,耗费三十余年心血著成西方文学批评通史《文学理论:从柏拉图到德里达》。该书出版后深受欢迎,六年间两次再版,堪称中国西学研究的典范。杨冬教授与郭伟教授进行的这次学术访谈,以《文学理论:从柏拉图到德里达》切入,论及西方文学批评史的研究与撰写、学术研究的方法与规范、文学研究中如何对待文学理论等诸多话题。杨冬教授求真的学术理念、求新的学术方法和求实的治学作风,有助于启迪后学、消减学术浮躁之风。

    2024年04期 v.35;No.154 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特稿

  • 世界文学语境中漫谈木心和情诗

    童明;

    在世界文学的语境中,作者间插和木心以往对话的片断,探索木心与不同文明中情诗传统的关联,以寻找某些美学规律和特点。木心的情诗属于非主观诗学,其中的“我”并非诗人本人,实为根据情景虚构的各种他者“我”,情欲融汇于灵智;木心的诗艺,将口语方言、文言文、典故、翻译有机混合,吸收希伯来、希腊、古波斯的不同风格,采纳如植物学等现代科学的语汇,所以与世界性情诗传统之间有多维度的奇妙关联。更重要的是,这种诗艺是表达广阔深邃的生命观、宇宙观和历史观的载体。

    2024年04期 v.35;No.154 2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 认知文学批评中的“心智阅读”

    肖谊;谢琪;

    “心智阅读”这一术语最早是用在算命术中,后来又被哲学家们使用,接着又被用于大众心理学。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心智阅读”成为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心智阅读”这个术语也渐渐渗入认知文学领域,成为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关键词。然而,尽管文学中的“心智阅读”与其他领域的这一术语有相关性,但并不能等同起来看待,论文将从术语演变过程切入,对文学领域的“心智阅读”的实质进行探究。“心智阅读”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含义,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其他学科赋予它的含义,形成了独立的“文学心智阅读”。

    2024年04期 v.35;No.154 39-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海洋文学视阈中的权力与权益

  • “董贝父子世纪”:查尔斯·狄更斯的英国海权想象

    段波;

    在《董贝父子》中,狄更斯以现实的或想象的方式卷入了英国的海权建构尤其是英国的海洋贸易霸权的进程: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幅英国商人群体或普通人卷入帝国如火如荼的海洋贸易扩张的“辉宏”图景,并积极渲染“巍然挺立”的东印度公司巨厦“华丽的”图景和伦敦金融城的繁华“盛景”,以此来展现19世纪大英帝国的海洋贸易霸权的现实,从而通过小说撒播了“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的海权观念。

    2024年04期 v.35;No.154 50-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 约瑟夫·康拉德早期小说中的印度洋贸易与东西文化冲突

    王松林;刘浩;

    康拉德的早期小说多以印度洋为背景,呈现了19世纪东印度洋尤其是马来群岛诸种贸易力量的较量及由此而生的东西文化冲突,为当时的文坛开辟了新的领域。康拉德不仅揭露了欧洲海洋帝国推行的“海洋自由”背后的贸易垄断和霸权本质,而且对以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为表征的文化冲突背后的经济利益诉求有深刻的认识。他早期小说中的印度洋贸易书写已经显示出他超前的跨文化批评意识以及他作为一个海洋作家的道德良知。

    2024年04期 v.35;No.154 6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 19世纪英国海洋小说中的自由贸易经济思想

    邓颖玲;李尧;

    19世纪的英国经历了深刻的经济形式变革,完成了从重商主义向自由贸易的转型。这一时期的英国海洋小说家们对这一经济变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通过创作进行了积极的回应和文学再现。他们在创作时将抽象的自由贸易经济思想映射到小说人物对其经济生活的主观体验中,从文学层面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自由贸易原则展开了对话。总体而言,19世纪英国自由贸易思想影响了该时期海洋小说的创作,而海洋小说的创作实践又反过来为英国思考自由贸易优势与弊端提供了文本场域与话语空间。

    2024年04期 v.35;No.154 7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戏剧思想与艺术形式研究

  • 雷蒙·威廉斯论悲剧与革命

    丁尔苏;

    《悲剧与革命》是雷蒙·威廉斯名著《现代悲剧》里的一个章节,2019年被浙江大学王杰教授收入由他主编的《现代悲剧理论研究手册》。这一文本的经典性固然与其作者在学界的崇高地位有关,但也离不开它本身所包含的真知灼见。不同于传统的悲剧理论家,威廉斯十分注重悲剧艺术与悲剧经验之间的紧密联系;他同时强调革命是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不回避普遍存在的悲剧经验,而是把悲剧艺术当作改良社会的有力武器。

    2024年04期 v.35;No.154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 父亲的缺位——论《阿卡迪亚》中的知识逻辑与性别秩序

    胡耀元;王岚;

    在当代英国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所著《阿卡迪亚》中,贵族家庭里父亲的缺席和学术场域中权威的消解具有某种相似性,不仅表明传统父权秩序走向了崩塌,更体现出以颠覆与重述为核心的知识逻辑。这种知识逻辑贯穿剧中人物对知识的追寻、认知与重构,其背后则是理性与感性以及人文与科学的结合。首先,生活在19世纪英国的贵族小姐托马西娜具有罕见的科学禀赋,亦怀揣热情与爱,拒绝接受传统性别角色。其次,以汉娜为代表的20世纪当代学者致力于挖掘尘封的历史,坚信在权威论断和主流观点之外,其实另有真相。最后,剧中的一众知识青年慢慢发觉,无论是盲目崇拜理性与逻辑,还是完全遵从自身激情与想象,都会导致对真实的扭曲和对学术事业的破坏,其经历揭示知识霸权的本质在于拒绝多元与差异,固守自封。随着情节发展,对立与冲突被化解,原有秩序下中心与边缘的二元对立消融。通过对比、再现发生在古今不同时空西德利庄园中的故事,斯托帕德构想了一个理性与感性有机结合、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交融碰撞的图景,指出在知识追寻与生产过程中,人们需要避免急功近利的学术浮夸,努力消除性别对立与学术霸权,以还原女性被父权话语遮蔽的才华,消解依仗传统权力话语关系的逻各斯中心话语体系。

    2024年04期 v.35;No.154 8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研究

  • 平实书写的意趣:论安妮·埃尔诺小说《位置》的真与实

    张若强;宋学智;

    安妮·埃尔诺的作品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成长经历,反映整个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演进,同时展现个人的情感世界。她在小说《位置》中,把平实书写发挥到了极致。这种自然而然的书写风格不过分强调故事情节和转折点,使读者关注到细节和人物的心理变化,以拙辞孕巧义,以庸事萌新意,在文本中书写真实,融个人记忆、社会记忆于一体。同时,平实书写成就了独特的意趣。她在小说中,以父亲的一生、父女的关系、父母的爱情等为节点,以平凡、普通的语言,书写社会与个体的真实,白描出其对于思想、情感和趣味的追求。

    2024年04期 v.35;No.154 98-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 安妮·埃尔诺笔下的法国当代“亲子关系”写作探析——以《位置》《一个女人》《“我无法走出自己的暗夜”》为例

    陈淑婷;

    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荣获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作品被誉为“具有社会维度的自传”。本文聚焦于埃尔诺的三部重要作品《位置》《一个女人》和《“我无法走出自己的暗夜”》,深入探讨了她笔下的当代“亲子关系”写作。她采用了“平实写作”的风格,避免了小说化的浪漫笔调,以真实的生活经历描绘了父母的生活。她回归现实,直面阶级、文化和语言等冲突,如实呈现家庭成员的真实面貌,没有虚伪和浪漫化,建立了读者与角色之间真实的连接,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她笔下的“亲子关系”写作状态。同时,她灵活使用照片,还原了父母的真实面貌,也唤起了读者对过去时代和社会变迁的思考。在这些作品中,作者逐渐发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背景,通过挖掘父母的故事,实现了自我追寻的过程。通过对这三部作品的深入分析,本文揭示了埃尔诺在探讨亲子关系、身份认同和社会变革中的独特见解,为当代“亲子关系”写作提供了新的观点和发现,拓宽了研究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4期 v.35;No.154 109-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科幻创见与智能机器人

  • 中美科幻小说中新兴生物技术的生命伦理反思

    孙宇;王佳鑫;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生物技术对生命的改写已成为中美科幻小说中的重要主题。科幻小说家以对人的关怀为出发点,围绕“新兴生物技术在伦理上是否可以辩护”这个生命伦理学议题,对新兴生物技术未来的发展态势及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预判,以文学的形式展开生命伦理反思。在构建未来世界的文学想象中,生物技术的运用偏离了行善避恶的初心,对人类的尊严、生命安全以及社会制度的公平皆发起了极大挑战。对新兴生物技术进行生命伦理反思,一方面既可以推动生物技术与生命伦理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又可以为人类指明以人性与秩序复归为特征的救赎之路。

    2024年04期 v.35;No.154 120-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 奥克塔维娅·巴特勒“寓言”系列科幻小说中的权力书写

    曹叔荣;

    文学话语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其成为权力关系博弈与转化的重要场域。而科幻小说特有的异质性与开放性更是使得现实主导权力秩序下不被允许存在的颠覆性话语以某种具象化方式在文学话语中合法地流通,并且参与社会场域内的权力博弈。当代美国非裔女性作家奥克塔维娅·巴特勒在“寓言”系列科幻小说中采用典型的“恶托邦-乌托邦”交替结构,实现对权力关系的隐性书写。本文结合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有关权力的相关论述,探讨巴特勒如何借用科幻小说的体裁去指涉当代美国社会中的权力生态以及探索采用何种策略对主导权力话语作出有效的回应。巴特勒通过勾勒未来美国的恶托邦末世景象掀开强势话语的神秘面纱,惊醒世人认知现实世界的权力真相,同时通过描绘未来乌托邦社会的图景消解主导话语的合法性并最终建构出替代性的权力秩序。由此可见,巴特勒的科幻叙事兼具社会现实的批判功能以及改变话语场域内的力量对比,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作家的自我话语与利益诉求的建设性力量。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巴特勒的权力书写体现了科幻文学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强大介入作用。

    2024年04期 v.35;No.154 130-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0K]

族裔文学研究

  • 功夫的纽带:论《电报大街》中美国华裔与黑人族际关系的重建

    金科尔;

    在当代美国,华裔与黑人间团结的族际关系随着平权法案的实施走向终结。迈克尔·夏邦在《电报大街》中探索华裔与黑人族际关系的重建。小说通过对功夫影响下的老中青三代黑人的塑造,揭示了功夫在20世纪70年代是“黑人权力”运动思想和行动的源泉,启迪了颠覆白人文化统治的黑人剥削电影,在当下根植到黑人说唱音乐中。小说钩沉历史,展望未来,将为黑人赋权的功夫文化作为纽带,旨在重建华裔与黑人的族际关系。

    2024年04期 v.35;No.154 141-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5K]
  • 华裔作家哈金、裘小龙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之抒情传统

    余小梅;

    哈金和裘小龙作为华裔新移民作家代表分别因现实主义和侦探小说出名。两者小说皆有诗歌引录,具有中国古典小说“以诗抒情”的特点,注重创设诗意,主要表现为三种方式:“引录诗歌”“自创诗歌”“化诗入文”;二者以诗抒情区别主要在于宏观选材引录习惯和微观选词。在皆用清新意象制造诗的意境的同时,哈金倾向引录叙事类、写实性较强的诗歌,而裘小龙往往引录描写性、抒情性强的诗歌;在选词上,哈金一贯坚持语言简约性;裘小龙小说则善用押韵制造乐感,使用大量感官形容词,且其小说“诗”“文”相间模式高度程式化。可见,以哈金、裘小龙为代表的华裔英语作家虽然以英语为西方读者创作不同类型风格的小说,但他们有意无意地再现了祖居国古典小说“诗文相间”的文体特征,彰显了自先秦以来中国文学一以贯之的抒情传统。

    2024年04期 v.35;No.154 150-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 下载本期数据

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英文名称: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创刊时间:1990

出版周期:双月刊(单月30日出版)

主管部门: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编辑出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编辑部

编委会主任: 石佑启

主 编: 孙毅

国内刊号:CN44-1554/Z

国际刊号:ISSN 1672-0962

访问量:511163